覺培法師闡述找到關懷他人與世界的價值,才能產生無遠弗屆的力量去影響,也就有機會成就個人偉大的事業。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以出世的智慧,講述以關懷的心出發做人處事,對於個人乃至世界就會產生無遠弗屆的影響。
因「關懷」而走向成功
覺培法師問說:當今社會,世人皆在為追求成功而忙碌奔波,然而卻發現社會愈來愈冷漠、人際關係也愈來愈疏離,且人們過得並不快樂,那麼生命賦予我們的意義和價值到底是什麼?
覺培法師表示,真正的成功者始於關懷,這個關懷不是出於職業的需要,而是跳脫職業的框架,找到關懷的真正價值。她強調,在關懷裡,「心」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而這個「心」,是指關懷眾生的心、包容異己的心、接受順逆的心。對於一個家庭而言,你能容得下家人,你就撐得住這個家;對於一個企業家來說,你能容得下多少人,你就能承擔多少事。
覺培法師舉例說,松下幸之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他創辦企業的動機是消弭貧窮、創造更多人的就業機會,帶領他們走向更遠的未來。因此他才一直擁有源源不斷的工作熱情,成就了偉大的事業。
臺灣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生於戰亂年代,於顛沛流離中,在看到先進世界後,他認為觀念可以改變世界,而他希望可以透過教育來改變觀念,進而改變人、改變社會,確保世界和平,使得社會永續發展。因此創立了遠見.天下事業群;也因為抱持這樣的初衷,他所做的事業已遠遠超越其事業本身的價值,惠澤於華人世界。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亦出生於戰亂年代。他瞭解戰爭帶給人們的痛苦,因為「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他沒想過自己只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和尚,發願先後在世界20多個國家創建了300餘個道場,並創辦了數百所學校,其中包括了5所大學。
覺培法師指出,正是因為胸懷世界、關懷眾生,這3位成功者才能跳脫出職業的框架與束縛,從關懷出發,創造出宏偉的事業,影響到很多人。
關懷無遠弗屆
在關懷的事業上,很多人的內心很嚮往,卻畏於困難而止步。覺培法師認為關懷重在一顆無畏的心,有智慧地前行。針對如何更好地身體力行於關懷事業,覺培法師從6個方面給予了智慧的開示:
1.沒時間
很多人常說:「我沒時間去關懷,我可以捐錢。」覺培法師引用星雲大師曾講過,在行善的道路上,捐錢是一年級新生,實地走到前線才是二年級生,自己沒有走到第一現場,你就永遠無法知道人間的冷暖是怎樣,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家裡有多溫暖。而要如何有時間去關懷,就是要把握當下。每個人都可以投入關懷,只要將我們的價值觀翻轉一下,多去關懷你身邊的人和事就可以。
2.不富有
有人說:「我沒有東西可以給。」星雲大師常說,我們要從「求」的人生改為「給」的人生,你不能給予金錢物質,但你可以付出歡喜、希望、方便,這些都可以透過你的語言、神情、笑容表達出來。
覺培法師指出,富有要從給予開始做起。曾有一個孩子拿著儲蓄罐找到她,表示要捐給汶川大地震的受難民眾。那時也有很多老人家和孩子問:「師父,我該做什麼?」覺培法師就說:「你們就折紙鶴為災區祈福吧!」後來這些老人家和孩子就折了10萬隻紙鶴,由臺灣國泰航空運至汶川災區,讓災區人們看到面對災難,有這麼多人都在傾盡全力給予關懷與幫助,也收穫重建的一份信心。因此,覺培法師說:「你只要有發心,就是在給予,就是在行菩薩道。」
3.人事複雜
在處理人事上,覺培法師提出要能大能小、能前能後、能上能下、能提能放的觀念。能上能下,是指上台就要有上台的表現,上台就要抱持可以有空間發揮、有機會表現,可以實現理想的心態;下台有下台的處理,下台可以看戲、可以給別人機會、可以轉換角色給人掌聲與給人支援。
能提能放,是指待人處事要能提得起放得下,如很多人讀書時想早點出社會,出社會後又想回去讀書;工作的時候想著放假,放假的時候想去工作,都是提不起放不下,讓自己瞻前顧後,處於焦慮中。
4.困難重重
只要做事,就會遇到問題與挑戰,如何脫困?覺培法師以星雲大師弘法遇到的困境為例說明,星雲大師剛開始提出人間佛教的概念時,發現來道場的大都是老人家,為了吸引年輕人來道場瞭解佛法,星雲大師就將佛教理念寫成歌曲來進行傳唱,以年輕人喜歡樂見的形式去宣揚佛法。
然而當時的佛教界就有人提出,唱歌是浪費生命,又不能了生死。大師就回說:「唱歌不能了生死,但念經就可以嗎?」覺培法師說,因為大師走得很前面,所以對於他的做法,很多人就會產生疑惑,但大師堅持走到今天也已經走過了一甲子,人間佛教也變成了一種顯學。
至於如何脫困?覺培法師表示主要在4個方面修煉:一是提升能力、二是培養因緣、三是改變觀念、四是掌握機遇。
5.溝通障礙
提及溝通障礙,覺培法師表示,現在家庭出現很多親子問題,不是父母不愛孩子,而是不知道該怎麼給孩子。如孩子不口渴,但父母卻給他不停地灌雞湯,結果非但沒有給孩子創造幸福感,反而衍生出很多問題,造成孩子很大的傷害。
覺培法師指出,要做到有效的溝通,必須是要善意的溝通、要雙贏的溝通、要平等的溝通、要尊重的溝通、要建設的溝通。在關懷的事業中有可能遇到失敗,星雲大師就曾開示說要保持好的心態,要認為破得好——破鏡重圓、破財消災、破繭而出、破涕為笑。在遇到困境時,就是轉困境為順境的時機;在拿到人生下下籤的時候,就是要轉向好運之時。
在溝通中,覺培法師強調,任何一個關懷者都需要傾聽,多聽弦外之音與群眾發聲、多聽內心聲音和好人好事、多聽他人的規勸及別人的需要。
6.不公平
對於很多人常說的不公平,星雲大師表示要深信因緣果,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就是公平。有的人看到別人很輕易就取得成功,抱怨這個世界不公平。但可能別人在背後已經結緣很多、下得功夫很多,只是你沒看到。覺培法師說,這個世界對於每個人都有4個公平,一是時間、二是生死、三是因果、四是真理。
最後覺培法師表示,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努力實踐此三好,就能把關懷做好,就是這麼簡單。願所有人都能從關懷出發,為這個世界創造多一點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