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講堂 解說「2:1」時間分配比例,良好互動方程式 整理◎侯琇文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18 年 6 月 1 日 0 2170 在臉書上分享 鳴叫的Twitter 進行規劃解說時,最好採用有互動的模式,可運用「2:1」比例,即為業務人員說兩句,就讓客戶說一句,創造出互動的感覺。多傾聽,是要測試客戶對商品的接受程度,以及對商品和規劃的想法是什麼? 業務人員常有心聲:解說規劃的過程中,時常看到客戶直愣愣地看著,完全猜不透他們內心的想法,我到底應該要怎麼調整? 解說時間以四十分鐘內為限 解說,是在進行建議說明,目的要放在解決客戶因需求分析所帶出的問題與不安,此時業務人員所提供的商品,就會成為解決問題與不安的工具,解說過程最好控制在對象可專注的時間內,時間當然會因人而異,但通常以四十分鐘內為限。 且也因為開始進入商品的解說環節,若一旦失去控制,客戶的防衛心可能又會再次出現,反觀,若能夠跟需求分析的因子進行有效連結,就能大力發揮解說的成效。 有來有往的時間管理模式 進行規劃解說時,最好採用互動式、有來有往的模式,可運用「2:1」比例,即為業務人員說兩句,就讓客戶說一句,創造出互動的感覺。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解說應該是業務人員的責任,但多傾聽,其實是要測試客戶對商品的接受程度,以及對商品和規劃的想法是什麼? 舉過去我的做法為例,每當我對客戶解說完一段後,就會對客戶進行「考試」,比如說問客戶︰「你知道這張保單出險可以理賠多少嗎?」如果客戶回答不出來,解說的過程就要重來一次,不斷反問和測試,直到客戶真的完全瞭解為止。 解說過程時間管理規劃 1.時間不要花在唸稿。很多業務人員會有拿出商品DM或建議書,就從頭唸到尾的毛病,這既會讓客戶感受不到你的專業,更會因此讓客戶失去專注力,進而對規劃完全失去興趣。 2.解說內容和需求分析要相互輝映。比如說,與客戶需求分析的結果是要進行退休規劃,但解說的內容卻和退休規劃一點關係也沒有,結果當然會失敗。 3.解說內容設計要有互動的時間。既然建議書是在與客戶進行解說內容前就先準備好的,那麼在行前業務人員也應先思考建議書該如何呈現。例如,解說程度的拿捏,應該與客戶進行什麼互動?說到哪一個段落時可以問客戶什麼問題?或是請客戶回饋什麼內容?如何創造更多與客戶互動的時間,進而更加瞭解客戶的想法等。 由內而外,創造規劃的時間急迫感 善用蒐集資料到規劃解說,由外而內,目的就是要製造一些急迫感,包括如甜蜜點的滿足感、風險存在的擔憂確認等。先從甜蜜點的滿足感來說,業務人員可以告訴客戶:現在就開始做,達成的時間就會提早;現在不開始做,永遠就無法達成;或是,如果現在開始做,對你來說比較沒有壓力,為什麼不現在就開始? 另外,風險存在的擔憂確認更是如此。業務人員可以告訴客戶:很多商品有既往症、等待期的問題,且既然先前在資料蒐集或是需求分析的過程中,都認同這些風險是存在的,就應該盡快排除;否則在這段考慮購買保險的過程中,可能是一星期、一個月、一季或是一年,若發生意外,風險是沒有人可以承擔的。 7種行銷方式的時間管理 以下列舉7種目前業務人員常見的行銷方式,分析過程中時間管理的拿捏和步驟該如何進行?以及此行銷方式各自對於哪一類客戶最能發揮效用?(以下每一種行銷方式,都可以運用在每一位客戶身上) (本文摘錄自《高效率時間運用》拒絕時間小偷!30項時間管理規劃解析╱◎梁國榕著╱◎保銷國際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