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試著思考自己是不是有下列的情況:
□每一週,我只是不斷地在忍受工作,我的目的只是想辦法撐到週末假期。
□我總是把時間花在應付當前工作,很少思考下一步,對未來沒什麼想像力。
□我有許多願景一開始喊得震天價響,但到頭來卻都變成不切實際的畫大餅。
□我心中的願景常常改變,有時候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朝哪一個方向努力。
□周遭的人總是被我弄得很模糊,我無法很清楚地跟他們表達我的願景。
在打造自己成為一位領導者的道路上,「願景的力量」是至關重要的事情。因為願景培養我們對「下一步」的熱情,也因為有願景,我們會開始不僅著眼於眼前的事物,會進一步養成高瞻遠矚的遠見,知道方向,然後聚焦,保持「可以更好」的態度,不讓人生侷限於得過且過。
求學的時候,我的一位大學教授曾經問我一件事:「妳覺得在50歲的時候, 健康狀態會是怎麼樣的樣貌?」我當時回答,希望自己的身體在50歲的時候還能夠正常地運作。
教授試圖進一步引導我,他問道:「可以更具體一點嗎?」我因此能夠清楚地回答:「希望在50歲的時候,自己可以很輕鬆地做做三十分鐘緩和性的運動(例如慢跑、散步、爬樓梯)。」當時我只有20幾歲!後來意識到,教授的重點是要提醒我,為未來的健康描繪清晰的「樣貌」。這對人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的「未來」都不一樣,可能是30歲,可能是50歲,甚至於更老的年紀。到那個時候,我們的身體狀況會是怎麼樣呢?很多時候,我們並不容易去想像未來的身體狀況,而是基於當下,也就是生病了,才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也就是說,人們通常對較長遠的時間是比較缺乏「自覺性」的,無論是健康、家庭、人際關係、或是工作,通常是面臨障礙,才開始思考。
很多人認為願景很模糊,其實不然。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願景只是把思考的時間軸拉長,它並不抽象,有時候甚至比工作上的策略與方法還要具體。
3個關鍵能力,打造願景的力量
某種程度上,願景對個人而言更具體的意義,就是一顆自我的「期許之心」。對自我的期許並不是空穴來風,很多時候是基於自己最強的優勢。每個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過程(求學、社會化),會淬鍊出自己較為擅長的事物,這些事物往往能為自己帶來成就感。期許,則是站在這個基礎上,調動更龐大的熱情,讓我們能用更高的標準來完成目標,更願意尋求改進空間,不輕易滿足於「還可以」的模糊標準。
一個帶有期許之心的人,除了熱情之外,通常也具備豐富的想像力。這也是有助打造願景的第二項關鍵能力。
真正有價值的想像力比天馬行空更具策略性。全球創新式破壞大師,同時也是哈佛教授的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描述這樣的能力為:把不同知識領域、產業、地區的東西,建立出人意料的連結能力。
因為未來還沒發生,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想像」,而這個想像,是著眼於目標的價值基礎上。我們可以試圖問問自己:我習慣如何將不同領域的事物聯想在一起?這樣的過程通常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很多優秀的領導者知道有助於產生想像力的時間與地點,他們知道如何運用「放鬆的情緒」來產生聯想,這也與打造願景的第三項關鍵能力——「如何保有獨立思考時間」息息相關。
在這個繁忙的都市裡,我們做事情想東西其實都需要靜下心來,才可以做得更快。所以西洋諺語說:「Slow down, move fast.」有許多創新的企業例如3M、Google,他們甚至把這個部分設計成工作流程的一部分,願意給員工自己可以自由發揮的空間。
培養實踐願景能力的技巧
上面3點都可以讓我們的願景有實踐的方法,而我們要如何培養這些能力呢?在忙碌的日程安排中,下面是一些可以在生活與工作中運用的技巧:
■ 擴大視野
成語說物以類聚。我們總是跟自己相近似的人事物聚在一起,所處的環境其實極為單一。應該花時間接觸具有差異性的資訊、人際關係,從中觀察和自己的不同點。多看多聽少說,找出不同。在生活中花時間學習新的事物,有助於我們看得更深更遠。
■ 跳出舒適圈
英國經濟學家E.F 舒馬赫(E.F.Schu-mache)曾說過一句名言:「一盎司的練習,通常比一噸的理論更值得。」當我們工作到達一定的水平後,將愈來愈容易把事情做到一定水準,因此也開始不太在意能不能更進一步,專家稱此為「OK瓶頸」。但對於遠大的願景而言,如果不投入時間精進能力,是不可能會有突破性的品質,我們在看到清楚的目標後,應該要更時時鞭策自己,保持挑戰現狀的動力。
■ 學會自我激勵
心態是願景之母,也就是我們要對未來充滿希望。假如我們連自己都無法激勵,那更無法激勵夥伴朝願景邁進。我們可以時時養成激勵的習慣,保持樂觀的態度,再把這種態度聚焦於工作上的態度,為熱情列出優先順序,設法讓創造願景的過程得到收穫,以給自己一些獎勵。
■ 靜思定位
在日常生活中找出一個比較安靜、高品質的時間給自己。好好問自己,在未來的定位是什麼?丟掉過度的社經地位枷鎖,好好想想「我是誰?」、「我想要到達哪裡?」、「該做哪些事情才能辦到?」
■ 視覺化願景
如我們之前說過的故事,假設這個願景是與健康有關的,就想一想自己在50歲的健康狀態,不只是說要運動,還有自己的體態、外型、樣貌,盡量把50歲的自己想得很清楚。可以把健康,從內到外透過畫面描述出來。這樣的過程也可以運用在自己的事業、財富,或者是生涯規劃上。
成就感往往比成功更具吸引力
許多人認為擁有願景的人,因為較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所以比較容易成功。我想分享一個不同的觀點,就是對自我而言,成就感往往比成功更來得引人入勝!有很多人不一定有很好的規劃,或者沒有這樣的遠見,就能獲得一個不錯的人生(很多是指財富指標)。我們形容這樣的成功,可能是因為好運氣,而不是他自己設計出來的。所以在這裡,我認為成就感的價值會比成功高一點點。
因為有願景有想法,我們會啟動很多的準備。當這些一步步的準備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有所獲得的時候,那無疑對自己的人生將更珍惜、更快樂。例如我畢業於商學院,一開始對自己的職涯也是順其自然,一畢業後就進入企業從事行銷的工作,在七、八年的行銷領域當中,獲得很好的經驗,雖然在別人的眼裡感覺很成功,但總覺得少了那麼一點點成就感。
後來我花了時間分析內心的期許,發現能夠「影響別人做出改變」這件事更能激起自己的火花,因此就願意放膽嘗試做一個很大的轉彎,離開行銷環境,非常冒險的進入人力資源領域。現在想起來,當時的我對未來思考很久,我在想除了能夠發展自己,另外還能運用哪些影響力去幫助其他的人?讓所有的作為對自己的同事、周遭的社會,有更大的貢獻。
當時我彷彿看見未來的圖像,看到即將超越過去的自己。這中間不用多說有很大挑戰,不過我想人生就是這樣,有壓力才會有成長。而在未來的願景裡,我們不只是協助自己成長,而是讓周邊的人也可以有很正面的能量。這樣的願景人生,我想就是每一位學習如何成為領導者的人,都很願意面對的一個充滿成就感的未來。
閱讀後,請試著做做看下面的練習:
□今天就選擇一件小事情、小習慣來進行調整,體驗一下「當下改變」的心情,並且在做到之後,給自己一個小獎勵。
□在朋友圈裡找一個能夠作為標竿的對象,進行觀察,並與他們討論他們的願景,以及想要達到的位置。
□每月安排一個安靜的時間,好好想想「我想要到達哪裡?」、「我這個月做了與這件事相關的行動嗎?」、「那麼下個月該做哪些事?」這些問題。
□試著把腦海中抽象的願景,轉化成一幅清晰的圖像,並記錄下來這幅圖像有哪些具體的指標。
□仔細檢索自己目前的工作項目中,哪些是與願景有關的,並嘗試用比較有野心的方式,為它們訂出更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