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問我,當我接觸到一位客戶,會提供給他(目標對象)理想的規劃優先順序為何?是否有何評斷的基準?
先就大方向來說,談到人生理想的全險規劃,我會特別考量以下4個重點:第一、他們的收入;第二、他們對於生活水準的要求;第三、許下的承諾與必須履行的約定;第四、長遠的目標與夢想。
但面對客戶,我所建議的財務規劃優先順序,始終專注於收入為第一考量。因為有了收入才能打下基礎,支撐我們想要追求的生活品質,同時完成未來的每一項期望。再者,第二件重要的大事是承諾。客戶許下的承諾以及各種約定,需要履行兌現,這時就需要保障履約執行。我想每一個人都不會希望這些承諾必須延續讓下一代子孫來承擔。最後,是目標計畫與長期的夢想規劃,請務必放在最後一個順位。因為,當收入有保障,也沒有債務,下一步才是專注在完成人生夢想。
然而,幾乎所有人在思考及規劃時,皆反其道而行。先討論夢想規劃、目標計畫,才開始著手承諾的保證、清償債務等。
計算風險
我們在辛勤工作的二十年歲月中,收入可能要用於以下5方面:1.貸款(房貸、車貸、企業貸款、學貸等);2.對孩子的高等教育;3.轉換職場跑道或者籌備創業;4.保險費、退休基金、緊急準備金;5.生活風格,包括渡假、別墅、第二台車等。
建立你的身價時,需要慎重將以下可能影響所得風險因子記錄下來:1.市場穩定程度;2.地緣風險;3.匯率波動。你將會吃驚地發現,不知道有多少相當富裕的人會墮入貧窮、疾病,且突然發現自己身無分文。
資產管理
正如《28000》書中所言,從14,000個日子到21,000個日子的人生旅途,是應該好好享受、從體驗中學習,但是如果無法維持生計時,你要如何學到並享受人生?管理好你所擁有的寶藏,你既然已經創造了資產,當然也能管理它。
可先列出所得來源表:1.來自工作所得、2.來自財產或任何類似資產所得、3.來自金融工具,包括放款利息收入。
假設你賺了100美元,基本需求要50美元,存了25美元,或是寄回家鄉供養年邁的父母,把剩下的25美元分配到保險、退休、緊急準備金。到此代表任務結束,沒有什麼魔法,也沒有天才公式及任何噱頭,只要單純按照此黃金法則執行即可。
無論是嚴格的「532法則」,或是海外收入及在地存款,背後的精神皆以遵照三管齊下「NOW」的方式來管理資產。以一般正常方法持續多年按部就班地來管理,比一瞬間暴利投機性來得安全,也更容易受益。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61期
延伸閱讀
28000
一本適合任何年齡層閱讀的「人生規劃建議書」!
杜拜保險大師Sanjay R.Tolani以多年在行業的從業經驗與體會,
將人生的28,000天分成4大規劃區塊,
從0~20歲、20~40歲、40~60歲、60~80歲生涯區間,
告訴你如何在不同的時間點啟動所需規劃。
儘管每一項規劃都有所謂的最晚期限,但他仍傳達,
只要開始就不晚,即時調整作法還是可以翻轉未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