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人就有1名, 新務實世代全面接班

文◎管呂浩

1
1200

根據主計處統計,全臺灣20~29歲的年輕人超過300萬人,在數位科技時代下成長的未來主人翁也即將或已經步入社會,在外人看,他們呈現多元的價值和樣貌,有不同的選擇機會。但或許,他們更適合來做保險!

  在任何一個年代,年輕人永遠都是未來的希望,也牽動著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宋慶齡曾說過一段話:「青年是革命果實的保衛者,是使歷史加速向美好世界前進的力量。」年輕人有理想、充滿著願景、期待、志願,也充滿著求知和奮鬥的志向,這就是我們都經歷過的「青春」。

  現今年輕人當然不需要流血革命,但是革命精神卻依舊存在,即便社經環境都比過往好上許多,青年想要證明自己的那份熱忱依然不變,他們渴望透過努力,去開創屬於自己的黃金年代。也因此近幾年,愈來愈多年輕人不排斥透過保險業五子登科,甚至還成為就業首選,改變環境對他們來說或許太過沉重,卻盼望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尤其成長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有太多機會和選擇,造就了年輕人多元的樣貌,卻也讓上一輩「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在想什麼」。其實一九九○~二○○○年出生的這群人,年紀最大已經29歲,他們有的已是職場生力軍,有著多元的想法和務實的態度,因此被稱為「新務實世代」。

  根據臺灣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的調查指出,二○一七年臺灣壽險業務人員的平均年齡,男性業務人員為37.82歲,女性業務人員為42.56歲,而市場上一九九○年後出生的新務實世代,也將會從今年開始全面步入20~29歲年齡區間,壽險業20~29歲的年輕業務人員占比22.05%,幾乎每5名就有1名新務實世代,且比例逐年緩步增加。

何謂務實,為何務實

  二十世紀下半葉,臺灣經歷了經濟奇蹟,當時的建設和改革,帶動了臺灣的市場環境,中小型企業居多,成為開發中國家的典範,臺灣也因著當時的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現今的社會環境歸功於當時打下穩定的經濟基礎,也見證了很多成功經驗在其中。

  但自九○年代至今,產業開始產生轉移,尤其近幾年高科技產業和數位化產業的興起,產業型態開始改變,原本可能很熱門的工作和鐵飯碗開始慢慢沒落、凋零,金融風暴、網路泡沫、金融海嘯、政黨輪替……等,新務實世代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生,雖然不是出身在動盪的局勢,但是從小聽慣了壞消息,而前一輩的成功經驗也不一定管用,這也牽引著這群年輕人,面對時代的困境,會以更戒慎小心的態度去踏出每一步。

  我們常聽到有人形容年輕人只安於「小確幸」,卻沒有大目標和大夢想,或許這些態度的背後,有可能只是涉世未深,或是因為負面消息聽得太多,讓人不敢夢也不敢想;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個充斥著排斥與反對聲音的社會上,沒有人能清楚地給他們一條明路,這也就使得這個世代的年輕人「追求意義大過於利益」,也渴望改變現狀、渴望不一樣。

保險業發展的5大潛力

  美國當代女詩人瑪雅安傑洛(Maya Angelou)有句名言:「如果你不喜歡某些事物,就改變它。如果你無法改變它,就改變你的態度。」在現在高工時卻低薪資的環境中,年輕人雖然一方面「厭世」,但是其實更多年輕人願意為自己的理想去行動、去改變,只是做法和腳步更務實,不好高騖遠。

  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新鮮人最想投入的產業以「資訊/科技業」(37.5%)居冠,其次則是以金融業為主的「工商業服務業」(33.3%)。保險業與金融產業相關,因此也格外受到新鮮人關注,而現今年輕人愈來愈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這也讓保險業的彈性工時成了最吸引年輕人加入的原因之一。

  保險業無論在時間和金錢上都給予年輕人實踐夢想的機會,然而具體而言,保險業能給新務實世代的未來有5大發展潛力:

潛力1保險業是朝陽產業

  臺灣社會產業結構的轉變,讓許多產業成了夕陽產業,也造成許多人被迫轉職和二度就業。而保險業因為是人的事業,人人都需要保險,臺灣自日治時期有了第一家保險公司開始,至今發展依然是成長的狀態,代表著保險業是一個永遠都被需要的行業,因為只要市場仍在,需求就永遠都在。

  另外,臺灣目前的壽險投保率雖已達到250%,然而回歸保險本質,即便人人手中有2.5張保單,但保障風險仍存有巨大缺口,壽險保額明顯不足,這就有賴市場上的保險從業人員為客戶把關。

  對於新務實世代而言,選擇事業比選擇職業更為重要,而在保險業也看到許多人將保險業視為終生志業。保險業對他們來說不僅是朝陽產業,更將會是前景潛力無窮的行業。

潛力2年輕客戶群崛起

  隨著經濟發展,年輕人對於消費已經有不一樣的看法,老一輩的人認標籤、認品牌,對比年輕人,消費習慣不同以往,網路的便利性讓他們懂得多方搜尋、比價,對於商品的認同不見得會有「品牌迷思」。

  或許這對於資深的業務人員而言,要接受這一群新的市場會是挑戰,但反觀對於新務實世代的業務人員而言,卻是一大從業潛力,因為同世代擁有共同語言、同樣的邏輯思維,這也有利於他們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成為青年交友圈當中最有保險意識的顧問;而現在的年輕族群對保險的認同度比以往更高,這也會是新務實世代保險業務發展的機遇。

  當消費鐵則被年輕的市場環境改寫,新一代年輕業務人員的創意和思維就是他們最好的武器,能夠脫離固有的行銷和管理模式,讓保險業經營出更具特色的風貌。

潛力3專業學習和塑造

  根據1111人力銀行「上班族夢幻工作調查」,9成5的上班族在職場中無法圓夢,主要是因為沒有適當的管道、學歷不符,以及專業不足。要成為「專才」,需要多方的知識和教育學習,保險業也不例外,但是保險業與其他行業相較,是比較不需要學經歷相符的行業,畢竟起跑線都在同一條線上。

  在現今多元的價值觀影響下,開始出現了許多「斜槓青年」,也就是不只用一種技能在社會中生存,但是畢竟真正能將「技能」轉化成「職能」的不在多數,這些斜槓青年也是花了很長時間的資歷累積,才有了多方涉獵的優勢。

  這對於白紙一張的新務實世代來說,專業的養成更顯重要,而保險業務人員眾多,市場仍需要真正專業並以客戶為念的保險顧問。近幾年各大保險公司紛紛投入教育資源,幫助新務實世代的年輕業務人員築夢踏實、成就專業,是從業的一大福音。

潛力4數位化帶來生產力

  新務實世代從小在數位科技的學習環境中成長,對於日新月異的新技術總是展現出很強的學習能力。在這樣的時代,資深的業務人員要重新適應數位、雲端帶來的工作轉變並不容易,但對於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不但駕輕就熟,甚至如魚得水,未來即便保險業再度產生技術上的變革,這一群新世代的業務人員也都能夠適應、調整和改變。

  業務人員的專業形象已經從過去「拉著行李箱」到「只帶一台平板」,金融保險業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一直在增強客戶的美好體驗,使得數位化帶來更高的生產力,也大大加快了行銷、理賠的時程。上述都有助於業務人員的專業形象和地位提升,也更容易吸引新務實世代進入行業。

潛力5自造發展舞台

  壽險業除了能創造收入,更能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這對新務實世代想要奪回人生掌控權的心態可說是極大利基。而其他產業中,要晉升為主管職,通常需要經過長時間累積,要成為高階主管更有可能已經年過中旬。

  但保險業制度的不同,使得新務實世代在保險業中,可以在年輕時就磨出主管的格局和思維,領先同齡的其他人。

  再者,新務實世代有時間的優勢,這段期間是他們累積年資和厚植實力的階段。他們需要有一個好環境、一個方向和牽引他們前進的起心動念。保險業若能滿足他們這一切成長的條件,自然就能一飛沖天。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