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 臺灣女性30~50%有骨盆器官 脫垂問題 文◎盧美靜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19 年 10 月 1 日 0 1057 在臉書上分享 鳴叫的Twitter 4.1.1 1. 臺灣女性30~50%有骨盆器官脫垂的問題,應正視及積極治療產後或 年紀漸長而產生的排尿問題。 2. 日間排尿超過8次,夜間排尿超過2次,就是頻尿症狀。 3. 懷孕、生產、常做高腹壓動作(搬重物、咳嗽、用力排便等)以及局部組織的老化,容易造成骨盆器官脫垂。 資料來源/台大醫院衛教天地 許多年長婦女會有排尿方面的問題,雖然比例上比男性少,但許多婦女誤以為是老化的正常現象,沒有積極治療而影響生活品質。 婦女骨盆器官脫垂,是指骨盆腔的內臟器官(如子宮、膀胱、直腸)由陰道的孔洞位移脫落出來,這是婦女常見的疾病,患者會產生頻尿、漏尿、排尿及排便困難等症狀。 最常造成婦女骨盆器官脫垂的原因是懷孕和生產,此外產後時期的恢復不夠周全以及局部組織的老化現象也是常見的病因。體重過重、久站、便秘、提重物、慢性咳嗽等因為會增加腹部壓力,也可能導致骨盆鬆弛,進而提高骨盆器官脫垂的發生機率。 此外,生產次數愈多者,發生骨盆器官脫垂的風險愈高,自然生產2胎以上的婦女,終其一生發生脫垂的風險值為10~20%;若包含發生尿失禁的比例,則其發生率更可以達到20~50%。 臺灣女性30~50%有骨盆器官脫垂的問題,然而早期的骨盆鬆弛症狀並不明顯,所以大部分婦女都會忽略,甚至以為產後有排尿問題是正常現象而沒有積極治療,經過時間累積則可能造成進一步傷害。 統計資料顯示,美國每年有20萬人接受尿失禁與骨盆器官脫垂的矯正手術,在臺灣則有8,000~1萬2,000人接受這樣的手術。 婦女應積極治療及正視身體健康的變化,若有頻尿、漏尿、排尿及排便困難等問題應及早就醫,以免長期累積成更大傷害。為避免醫療費用造成生活及家庭的負擔,婦女也應積極規劃自己的保險保障,讓自己更有治療疾病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