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憲後的軍公教退撫制度

0
1206


二○一九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四時,大法官會議就去年38位立委聲請解釋《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及《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法》部分條文違憲疑義案公布了解釋。根據解釋,軍公教年改釋字第七八一、七八二與七八三號大部分「合憲」,僅少部分「違憲」或需「適當調整」。

違憲部分所稱,退休軍公教再任私校教師,因薪資門檻限制而停領退休俸部分違憲,違反《憲法》「平等權」,所以即日起失效,未來退休軍公教若就任或再任私立大學專任教師,即使新職收入超過最低保障金額,仍可以續領退休金。

須「適當調整」的是《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第六十七條第一項前段規定,其為「公務人員退休後所領月退休金,或遺族所領之月撫卹金或遺屬年金,得由考試院會同行政院,衡酌國家整體財政狀況、人口與經濟成長率、平均餘命、退撫基金準備率與其財務投資績效及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之」,其中「得」與合理退休所得替代率之改革目的不盡一致,因此「應」於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動累積達一定百分比時,調整退休給與,以反應退休金額可以跟得上實質購買能力。

除了上述被大法官宣告「違憲」或需「適當調整」的條文外,其餘《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與《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重要條文皆為合憲,包括:

1.關於「調降退休所得」規定,大法官認為無關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也不違背信賴保護原則、比例原則,合乎憲法規定。
2.關於最低保障金額規定,不違背憲法保障服公職權、生存權意旨。
3.提高共同撥繳費用基準,大法官亦認為無關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及工作權保障,也無牴觸比例原則,不違背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意旨。
4.發還優惠存款本金時間點的規定,不違背《憲法》保障財產權意旨,也不違背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信賴保護原則及比例原則,亦無關保障財產權。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對於軍公教年金制度重要內容做出合憲的宣告,希冀紛擾多時的年改議題最終塵埃落定。

過往施行的不合時宜設計

這個引起多方討論爭議,多場街頭遊行,甚至抗爭團體立院前埋鍋造飯四百八十五天的退休制度為何如此備受質疑與挑戰?追根究柢需回溯到一九九六年施行的退撫新制一些不合時宜的設計。在此以公務員退撫新制度內容為例說明:

退撫新制實施前的退撫制度,簡稱為退撫舊制,原為一個恩給制的退休制度,是一個參與人員無需繳費全由政府負擔的給與制度,當時時代背景公務人員待遇偏低,退休條件亦差。然時代更迭,環境變遷,軍公教人員待遇改善,退撫支出擴張,退休人數逐年增多,政府財務重荷浮現。經過二十二年研擬討論,退撫新制由公務人員率先於一九九六年開始實施,但可惜的是,新制並未達到退撫基金財務舒緩,更進一步自給自足的目標。主要問題有以下4點:

第一,退休金改用本俸2倍為基數內涵計給。以本俸2倍為基數內涵主要希冀退休金的計算基礎與參加人員每月實際薪資2接近,然而,隨著公務人員待遇逐年調整,部分職等之本俸占全薪比例達60%以上,造成計算退休金之基礎可能是實際待遇的120%,亦即以實際待遇的1.2倍計算退休金,造成退休金比在職薪資還多的狀況,這有違退休金設計的原理,也埋下人才早退的誘因。

第二,領取月退休金者額外給與年資補償金。年資補償金主要希冀解決任職年資未滿十五年者,因實施退撫新制致月退休金減少問題,就未滿十五年之年資給與補償,此一補償計算造成新、舊制不同年資組合所得差距,而且對僅有少數舊制年資者相對有利。

第三,公保養老給付得以18%優存且優存月數從優逆算。這一點衍生2個問題:首先公保養老給付得以優存,一九八○年左右臺灣銀行(以下簡稱臺銀)一年定存有14.5%的水準,優存以18%為下限似乎不至於太過違和,但隨著利率一路下滑,二○一五年臺銀一年定存僅剩1.29%,18%的優利存款與貨幣市場供給需求相差太大,致使年度優存貼補金額即高達800億元新台幣左右。另外,退撫新制實施優存月數從優逆算,此一逆算公式造成優惠存款月數較實際核算月數為高。

第四,退撫基金財源乃由政府與參加人員共同繳付(65%VS.35%),但提繳策略一開始就定軸不足額提撥,這是退撫制度財務傾斜最大的關鍵。退撫新制初規劃時即做過精算評估計算成本,依據精算報告,按其內涵公務人員合理費率應為13.55%,但施行時以最低提撥費率8%推動。

8%施行多年,二○○二年、二○○四年、二○○五年與二○○六年雖分4次調高費率,但調整速度過於緩慢,與公允費率懸殊愈拉愈大。第6次精算報告指出,依當時經濟背景與參加人員年齡、年資等狀況,公務人員公允費率已達36.98%,是當時實際施行費率12%的3倍多,多年不足額提撥的結果使得軍公教合計潛藏負債達2兆7,135萬元,提撥比例僅有21%。

對一個60多萬參加人員,施行不過二十年的退休制度而言,這般的財務狀況著實不理想,況且這個數字僅評估退撫新制,若再加計退撫舊制,另外還有5兆多元的潛藏負債,同時也未計入每年貼補的優存利息。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