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科技、策略創新,轉型發揚保險本質

文◎許紹猷 攝影◎黃清田

0
2007

桂先農
◆ 現任: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
◆ 學歷:美國喬治城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
◆ 經歷:
1.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銀行局長
2. 財團法人保險犯罪防制中心董事長
3. 中央存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環境變遷快速、變化莫測,眾多挑戰接踵而來,如全球局勢的轉換、人口結構的改變、法令及規範的走向、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等,如何從現今體質的改善,到因應未來的充足準備,是保險業能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課題。

  「預期二○一九年臺灣保險業盈餘可望創歷史新高。」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桂先農表示由數據觀之,二○一八年第三季壽險業總資產是新台幣26兆2,588億元,截至二○一九年第三季,成長至28兆9,164億元,有2兆7,000億元左右的成長;在業主權益方面,整體保險業為1兆9,885億元,其中壽險業占1兆8,576億元,產險則占1,308億元,相較於二○一八年第三季的1兆5,057億元,成長了32%;至於保費收入2兆7,707億元,相較於二○一八年同期的2兆7,100億元,略為下降;而整體保險業稅前盈餘1,879億元對比二○一八年第三季1,298億元,其中壽險業成長超過50%,幅度驚人,另壽險業在投資獲利亦較二○一八年成長12.8%。

  臺灣保險業一直維持著穩定成長,但二○一九年成長幅度較大,桂先農分析,主要是來自外部國際因素。臺灣保險業在海外的投資幾乎都是以美元計價固定收益有價證券為主,而二○一八年美國聯準會(Fed)升息4次,導致海外投資的價值往下降;新臺幣對美元升值,亦產生匯兌損失。

  對照二○一九年,從年初開始聯準會就表示不會升息,截至十一月為止已經降息3次,採取貨幣寬鬆政策,美元計價固定收益有價證券價值上升,而資金流入股市,促使海外投資所持有的權益證券價格上揚,增加了投資獲利,故保險業盈餘增加,其主要原因來自外部的國際性因素。
此外,全球正處於低利率時代,從擁有較多資金的高端消費者意願來看,銀行存款利率太低,投資股市風險又較高,故大多數高端族群會以儲蓄型保單為其資產配置工具,保險業各項數據皆維持成長,唯獨總保費收入下降,且未來亦很可能呈現出持續減少趨勢,原因在於主管機關降低存款準備金利率,導致保單價格提高、消費者購買意願可能下降。

  至於未來總保費下降趨勢,也來自於新的保險合約會計準則,IFRS 17將「保費收入」更改為「保險合約收入」,使得如類定存的儲蓄險則被歸類到投資合約,不能算在保險合約中。而臺灣壽險業中投資型及儲蓄型商品,在二○一八年整體銷售占比超過90%,真正保障型商品不到10%。故IFRS 17正式實施後,將會對臺灣保險業保費收入衝擊非常大。

二○一九年臺灣保險業重大決策

1.接軌IFRS 17:IFRS 17對臺灣保險業的衝擊相當大,如保費收入認列從「一次認列」改採「逐期認列」、保單折現率從「鎖定利率」改為「現時利率」估算,或是將損益拆分成保險合約損益及投資收益等,都會直接影響到責任準備金的提列。桂先農表示,保發中心奉主管機關指示已設立「推動我國採用IFRS 17『保險合約公報』專案平台」,集結相關單位包括:保險安定基金、壽險公會、產險公會、精算學會,以及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等共同執行計畫,已公布「專案計畫執行進度表」,追蹤國內業者接軌進度,並定期集會討論協助解決業者接軌所遇到的問題。此外,4大會計師事務所也獲邀參與協助業者接軌。

2.接軌國際保險資本標準(ICS):為防止二○○八年金融危機再度發生,由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及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IAIS)共同研擬推動具有全球一致性及可比較性之資本規範,以更加精確且安全地精算資本適足率,即為保險資本標準ICS;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IAIS)已於二○一九年十一月發布國際保險資本標準(Insurance Capital Standards;ICS),適用於國際活躍保險集團(IAIG)。

  臺灣保險業現行使用的制度為風險基礎資本(RBC),考量的風險包含C1(資產面)、C2(負債面)、C3(資產負債兼顧)、C4(其他)4面向的風險,而保險資本標準(ICS)則考量6大類風險(涵蓋壽險、產險、巨災、作業、市場、信用),將資本重新定義,相較於RBC嚴格許多,預計經過五年的監測期,到二○二五年正式實施。

  主管機關已責成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密切追蹤與即時研究ICS制度之發展,在新一代風險資本額制度納入ICS制度研析討論,並積極推動實地測試(Field Testing),就包括利率曲線建構等影響財報及監理的重大議題,尋求合適的方法論,以顧及財報使用者、監理機關及業者三方的需求,俾利於臺灣保險清償能力之規範與國際接軌。

  由於臺灣本土業者目前沒有IAIG,且ICS 2.0發布後尚有五年監測期,於二○二五年方正式生效,因此ICS實施並不會對國內壽險業者有立即且直接的影響。但「臺灣是一個小型、開放的經濟體,未來發展勢必要與國際接軌。」桂先農表示,當臺灣保險業與國際接軌,其清償能力的評等,必定是要適用國際上的標準規範。

3.儲蓄型保單提高人身保障比例:各國經濟發展遲緩,因此國際間主要金融市場皆採低利率的寬鬆政策,而主管機關為因應全球各幣別公債利率有下降的趨勢,將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而利率下降導致壽險公司增加儲蓄險保單提存準備金的壓力,預估保費將會上漲2~3%;再者,為強化保險業資本結構及提升損失吸收能力,對保險業自有資本規範有所調整,因此期許壽險業者能多銷售保障型保險商品,提高國人保險保障,穩健公司經營。

聚焦方向,改善壽險業體質

  壽險業從體質來看,影響層面最大的即是海外投資的匯率風險、因應IFRS 17所做的準備,以及保險科技。

  匯率風險──營造壽險資金有利投資環境。壽險業國際投資比率逐年增加,從二○一一年之37.7%至二○一八年之68%;臺灣超過10年期以上之固定收益型投資工具不多,公共建設投資仍受證券化程度不高或是限額相關限制,亦無法投資老人安養或護理機構,壽險業平均責任準備金利率約在3.7%左右,目前境內的投資標的及收益率無法滿足壽險業的需求,導致保險資金無法在境內充分運用,所以資金流向國外的投資標的是必然趨勢。壽險資金國外投資多以美元為主,占整個國外投資90%以上,所以新臺幣兌換美元的匯率是目前壽險業投資最敏感的風險因子,如新臺幣兌美元升值,即會導致鉅額匯差損。但也有正面意見認為壽險業國際投資比率逐年增加,能夠培養避險規劃與交易之經驗與專業;壽險業者利用壽險資金在全球金融市場為保戶謀取最大投資收益,應該是比經常帳貿易順差更有效之獲利方式,亦有助於匯率走勢之平衡。

  而改善可從3方面著手:1.在做好風險控管的前提下,可考慮增加投資成長中的新興市場國家。目前低利率、零利率甚至是負利率,主要出現在已開發國家,新興市場的利率尚能維持在一定水準;2.未來IFRS 17上路後,預期會影響新契約保費收入,壽險業未來保險資金的增減變化有待觀察!IFRS 17會引導公司重視「保險合約收入」,在商品開發時考慮合約服務邊際(Contractual Service Margin;CSM),並銷售CSM為正的新契約商品;3.建議政府繼續放寬國內投資的限制,如允許壽險業投資長照機構等,極大化國內投資,使保險資金能充分用於國內投資,剩餘資金再輔以國外投資;國外投資的部分可考慮採分級管理,對於公司治理佳、財業務管理嚴謹的公司,可適度放寬國外投資的限制。

  IFRS 17──讓壽險業回歸保障本質。IFRS 17的實施可促進壽險業回歸以保障為主的保險本質,對於壽險業的經營會產生正向導引作用。原因如下:
1.IFRS 17「保險合約」公報區分保險合約及投資合約,「保險合約收入」是依據保險合約義務履行與服務的提供逐期認列,改變了目前保險業「保費收入」的定義,排除保單中投資/儲蓄部分的保費收入,將導引壽險公司銷售保障型保險商品;2.「保險合約」公報在綜合損益表區分保險損益及財務損益之獲利來源,改變保險公司財務報表呈現方式,會彰顯保險公司之業務重點是在「保險」還是「資產管理」,進而改變保險公司保險商品銷售策略;3.依照「保險合約」公報,保險公司必須依當下的市場變數及個別公司經驗值做估計,在每一個財報日重新衡量保險合約負債,對於會造成獲利和股東權益大幅波動商品,保險公司的銷售意願將會下降(如:高利率保單及虧損性保單)。4.保險合約負債公允價值評價(Fair Value)的計算逐年愈趨嚴格,將鼓勵業者每年逐步增提準備金,在IFRS 17實施前充實準備金,以利順利過渡到IFRS 17。
國內接軌實務一定會兼顧市場特性、保戶需求及金融穩定,保發中心會向主管機關建議最適合國內接軌的方式;「儲蓄險並不會消失。」桂先農表示,壽險保單利率高於銀行、風險性低於股票,對民眾而言有著相對好的收益率,所以金管會訂定保障門檻並不是要讓儲蓄險消失,而是使保險回歸保障本質。

  保險科技──善用科技帶來便捷,分析客戶需求提供加值服務。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IAIS於二○一七年二月發表保險業金融科技之發展報告,指出保險業的所有基本價值鏈,包括商品開發、銷售、核保、保單及理賠管理、投資管理、客戶服務等,都會受到金融科技的影響;純網路保險公司的出現,顯現了保險相關服務全面數位化的趨勢。現有的保險業者希望能繼續掌控基本保險業價值鏈,維持與客戶關係,重要的關鍵就是要能夠建立與客戶互動之數位化介面,以數位化、網路化、行動化方式提供保險相關服務,讓客戶投保、申請理賠更為便利,讓公司成為值得信賴的品牌,並利用科技及數據設計保險商品,吸引客戶購買。
因此,目前保險公司為因應科技進化所作的改變包括:保險商品的銷售管道擴張至網路投保平台;建立快速簡便之保險商品銷售/理賠處理自動化流程,以簡單化提高客戶參與度,減少客戶摩擦及降低作業成本;藉由遠程訊息處理、行動化應用、穿戴式裝置及物聯網等技術,蒐集客戶風險資訊並分析客戶可能需求,提供客戶加值服務,並主動為客戶提供風險防阻建議。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6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