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保險本質,聚焦長期經營

文◎盧美靜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1559

趙學欣

◆ 現職:遠雄人壽總經理
◆ 入行年資:三十年
◆ 學歷:逢甲大學博士
◆ 經歷:遠雄人壽精算部副總經理、中國人壽、興農人壽
◆ 專長:業務發展、投資營運、精算財務領域趙學欣
◆ 現職:遠雄人壽總經理
◆ 入行年資:三十年
◆ 學歷:逢甲大學博士
◆ 經歷:遠雄人壽精算部副總經理、中國人壽、興農人壽
◆ 專長:業務發展、投資營運、精算財務領域


二○二○年保險業發展機會及因應策略

即將在二○二五年上路的IFRS 17新版會計公報改變了保險業收入及費用的認列方式計算,充分反應保險商品為長期負債特性,負債計算也更貼近資產變動,財報更為透明,讓投資人透過財報清楚瞭解各公司經營狀況。遠雄人壽總經理趙學欣表示,由於各類型的保險商品獲利計算與現行會計制度完全不同,保險業除了必要調整銷售商品組合確保未來獲利外,也要同時評估新版會計制度上路後的資本適足性及增資需求。因應IFRS 17,保險業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資金在建置系統及重新規劃流程,系統強大度、健全度會成為保險業營運決策的關鍵項目,影響未來發展,近三年是保險業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時刻。

接軌IFRS 17,遠雄人壽將陸續推動一系列投資型商品,由於投資型商品在新版會計制度當中,能將利率波動等不確定因素由合約服務邊際(CSM)所吸收,穩定公司獲利,對長期發展助益頗大;同時,針對即將實施的身故門檻法則也會調整商品內容,推出理財兼具保障的保單,滿足民眾理財規劃及退休方面等需求。遠雄人壽不僅重視醫療險,更將持續專注健康險及傷害險市場,並配合健保及公共衛生政策,提供國人完整醫療保障,滿足不同年齡層的風險規劃需求。

今年起,主管機關關注儲蓄型保單的銷售,以及保險業者的高宣告利率,就是期許保險業能夠回歸保障本質,長遠來看,有利健全經營體質及保戶權益,並有助提高國人保障,屬良性循環。趙學欣指出,無論商品政策如何調整,最重要的是民眾保險保障需求一直都在,對保險業而言,目前是調整商品策略的良機,亦是加速市場商品更多元化的機會。

此時此刻,保險業宜專注於保單特色研發,如附加身故之投資型商品、著重身故保障的壽險商品、針對55~65歲退休後可領取年金的商品,讓保障、退休、理財需求等面向更多元化,為不同客戶群量身訂作適合的保單。

而金融科技發展快速,保險業務人員的未來不能再只侷限傳統保障規劃,而是朝能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家庭保障前進,並回歸專業與服務基本面,透過給客戶更高的附加價值,突顯自身價值,且不斷強化更專業的知識與出眾的服務精神,秉持誠信與熱忱,才能在二○二○年的大環境中一枝獨秀。也因此在組織發展部分,遠雄人壽將定焦朝大型化發展,透過一系列的專業培訓,進行人才的養成與專業能力的培育,創造高定著率。

 

淨值的增減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臺灣壽險業國外投資比率較日本、韓國高,主要是因為國外的利率較高,較能滿足保單利率之需求,使得壽險業者必須將資金往產品年期長、報酬率高的資本市場進行投資。再者,壽險業的特性應為長期的資產負債管理,故投資資產以長期固定收益商品為主,因美債巿場規模胃納大,商品種類多,債券年期長,成為壽險公司長期資產配置重要的市場,進而導致壽險業國外投資比率頗高的現象。

而進行國外投資勢必需承受匯率風險,因此壽險業者會進行適當的匯率避險,然而,避險是需要成本的,愈高的避險比率,公司的評價損益波動雖然小,但資本損失(避險所花費的成本)愈大,壽險業者只能被迫在損益表的波動,以及資本的增減上做選擇、求平衡。

整體而言,保險業的經營特性需要長期穩定,損益表隨著匯率而波動是因為財報評價制度,未必代表真正經營上的風險,因此,短期的匯率波動造成的財報風險雖然要重視,但對壽險業而言,淨值的增減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觀察臺灣壽險業截至二○一九年十月累計匯損高達2,287億元,趙學欣認為,保險公司可依內部專業評估,視新臺幣匯率趨勢,配合投資策略,決定合適的避險比例及避險工具,並依循主管機關制訂的保險業國外投資匯兌風險控管機制進行控管,如國外投資(包含國際板債券)上限為保險業資金的65.25%,適度控管投資國際板債券的匯率風險;亦或是遵循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機制,提升匯率風險管理彈性度,降低避險成本。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6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