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壽險公司的價值管理

文◎羽佳 照片◎本刊照片

0
1011

大陸泰康保險集團首席財務官、首席風險官周國端表示,談壽險公司價值管理,首先要瞭解哪一些指標可以代表壽險公司價值。以下是有關壽險公司價值管理的幾個重要概念:

1.公司財務管理的3個重要指標:會計指標(側重於財務報告視角)、價值指標(側重於股東、投資人視角)、償付能力指標(側重於監管視角)。而在會計指標中,又包含2個指標,即剩餘邊際(側重於損益視角)、稅後營業利潤(側重於主業經營表現視角)。周國端表示,在實踐中,他最注重的是剩餘邊際指標。

2.新單價值:是從股東角度審視公司保費收入建構在股東認為合理的投資報酬率和預期報酬率基礎上得出的。相對於新增剩餘邊際,新單價值雖然與公司未來的損益有關,但並不直接相關。

3.內含價值:是從公司股東角度依據目前經營狀態對該公司所做的最佳假設,即用股東預計報酬率來評估公司價值。內含價值有2個重要假設:一是投資報酬率,二是折現率。內含價值因其更能真實反映公司對股東的價值,因此主要應用於保險企業併購或上市時的估值。

4.剩餘邊際:在不考慮投資收益的情況下,對已售出保單未來的現金流,用時間價值來折現計算出的價值。簡而言之即:售出的保單減去所有支出等於未來現金流。剩餘邊際只考慮時間價值(可以用政府公債表示),而完全不考慮投資收益。剩餘邊際也是基於會計準則計算的準備金的一部分。剩餘邊際在保險企業財務管理上非常重要。

 

壽險公司價值管理

如何看一家保險企業的經營狀況?由保險公司價值管理路徑示意圖可以看出,新業務帶來新單價值,新單價值帶來有效業務價值的增長,進而增加內含價值。而新業務帶來新單價值的同時,也會創造新的新增剩餘邊際。

新增剩餘邊際就是新售保單對公司損益產生的影響。同時,新業務帶來新增剩餘邊際,每年持續不斷有新增剩餘邊際釋放,代表公司稅後利潤會不斷增加,形成經營的良性循環:剩餘邊際釋放+經營改善+投資優於預期,稅後淨利潤就會增加。稅後淨利潤進入到資本,淨資產增加,內含價值提高。

因此,在公司的價值管理中,首先要關注新單價值的增長變化,看新增剩餘邊際的增長速度,公司累積了多少剩餘邊際,以及每年釋放的剩餘邊際,就可以對年度利潤做出預測,進而比較準確地在董事會上向股東報告公司未來三年的盈利狀況。

由此看來,在壽險企業的經營上,只要多點耐心,不那麼急功近利、不好大喜功追求規模,慢慢潛心經營,做對的事,時間就會給我們滿意的答案。因為壽險企業經營的就是時間複利,當企業的商品中沒有長期保單,複利的效果就無法出現,這也是為什麼保險企業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盈利的原因所在,因為複利威力是無法在短時間內發揮作用的。

償二代:通路與產品

經營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看其定位。周國端認為,定位不僅需要眼光,還需要十分清楚當下企業所做的事情,以及為什麼而做。公司有定位才有發展戰略,有戰略才能形成經營模式,有經營模式才有此一模式落地的過程,才能產生盈利。

他認為,償二代最亮眼的是在實際資本構成裡,險企的淨資產只占20%,而剩餘邊際占比達到70%。這也是他特別看重企業經營中剩餘邊際指標的原因所在。他認為這告訴企業經營者一件事:經營保險企業一定要賣有價值的商品。為了衝規模而出售短期商品的做法對企業長遠經營與發展無益,當企業大力衝規模保費時,一定會面臨償付能力不足的問題。

另外,比起償一代新業務增長帶來的法定利潤相對滯後,為維持償付能力充足率需要大量補充資本;而償二代由於新業務剩餘邊際的釋放可以立即補充實際資本,使保單初期資本需求下降,新業務不會造成實際資本缺口,償付能力充足率穩定,隨著保單年度增加,償付能力充足率會穩步上升。

在償二代體系下,雖然資本金對償付能力影響變小,卻要求壽險企業必須銷售有價值的商品,而在目前保險公司通路裡,真正可以做到銷售有價值商品的通路只有傳統業務人員通路。這在客觀上也要求壽險企業必須重視傳統業務人員通路的發展。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