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客戶需求端來說,保險市場不變的依然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規劃和銷售;變化的是保險需求正從隱性需求變為顯性需求,其最本質的變化源自於客戶也在長大。洞察需求,回歸保障,壽險市場發展空間依然值得期待。
大陸壽險業復業四十年之所以能夠穩健發展,源自壽險業本身不變的功能和意義,這是從人性和客觀規律出發,愈發注重客戶需求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當這種需求愈發回歸保障功能,愈能夠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也就是穩增長、穩保障、穩信心,保險業的發展就可以穩定維持。
另一方面,只有在大趨勢穩定發展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實現個體或群體的持續強勁增長。當然,保險業務人員必須主動擁抱行業發展變化,才能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現今,當可見的壽險業已經被現代科技充分滲透,行業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之時,我們應該如何準備?李國棟結合大陸橫琴人壽成立兩年來的經營實踐,從變與不變的角度進行廣泛而深入地闡釋。
回歸保障,市場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對於保險業逐漸回歸保障,以及由此帶來的行業發展空間,李國棟非常有信心。他表示, 二○一八年大陸保險業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雖然整體行業保費規模增長態勢已明顯趨緩,但按照大陸保險業復業四十年來年均27.5%的增長率,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GDP年均增長9.5%增速的2.5倍。
與此同時,也要清楚地認識到,大陸保險業不要說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即便是按照世界平均水準6.1%的保險深度和4,477元人民幣的保險密度來比較,大陸保險業深度和密度也分別只有4.2%和人民幣2,724元。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但同時差距背後反映出的是行業發展的市場空間,以及蘊藏的巨大發展潛力。
李國棟特別總結了近五年健康險保費增長的數據。數據顯示,五年間大陸的健康保險保費在總保費占比上,保持了大幅度增速,說明保障型產品需求強勁,也說明高價值業務擴張有了更多可能性,此點從二○一八年和二○一九年的健康險保費增速就可以看出。
基於以上這些增長數據足以證明,保險業的發展前景是樂觀的。誠如在銀保監會成立之前,保監會副主席黃宏在陸家嘴講壇上所言:「未來二十年仍然是壽險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洞察客戶,尋求最本質的客戶需求
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和成熟,保險市場正從盲目消費,到透過需求分析來進行適切規劃方向發展。主要體現出以下特徵:
1.經濟發展帶動中產階層崛起,新一代消費者隨著收入的不斷提高,購買能力更強。
2.隨著高等教育與科技網路的普及,社會一改過去傳統銷售時代消費者資訊不對稱的弱勢局面,尤其是消費者的知識水平和對保險的認知有了明顯提升與改變。
3.隨著體驗經濟的興起,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已不再簡單停留在某種單一保障產品,更是為了提高生活品味和生活質量。
4.隨著大陸亞健康人群數量的持續增長,新生代的健康意識,以及注重運動健身和疾病預防的積極性有了極大的改變。
5.伴隨家庭資產規模的日益龐大,理財習慣也悄然發生變化,家庭資產的保值增值意識日益普及,相關工具也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