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保險業發展

文◎賴春香

0
930

隨著近幾年科技發展的變革,科技對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愈來愈大,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下一世代成年時,自動駕駛技術已經成熟,屆時他們可能不再需要考取駕照。當然,未來科技對人們的生產及生活會產生的影響遠不只駕駛技術,而是在各方面都會有顛覆性的影響,其中也包括保險業。

大陸平安人壽秉持「金融+科技」的發展定位,在科技應用上投入了大量的研發,在組織管理和個人行銷上架構了先進的科技平台。在二○一九年CIA500世界華人保險500強領導人峰會上,大陸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總經理李守忠,分享了平安人壽現階段在各層面中的科技應用。

 

平安人壽在科技上的投入

大陸平安人壽發展的定位是「金融+科技」,因此近幾年對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計算方面的投入非常巨大。創辦人馬明哲先生曾說,經營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有4個先決條件:第一,要捨得投入。因為科技投資需要非常龐大的資金,且一旦投入並不能馬上見效。平安人壽從三年前開始,每年投入利潤的10%(超過人民幣100億元)到科技研發中,並且將持續投入十年。李守忠相信,未來隨著公司投入的日益增加,科技對行銷隊伍乃至行業的影響也日益擴大。

第二,要具備人才。種好了梧桐樹,就要引來金鳳凰。第三,要有背景。平安人壽是一家綜合性金融公司,擁有較齊全的金融牌照,所以科技運用的機會較多,比如用戶可以在平安銀行系統裡呈現銀行存款狀況、在陸金所APP中看到個人投資狀況、在平安信託瞭解信託狀況,就連就醫時都可以透過平安好醫生瞭解用藥狀況等,在這些情境中可以更加瞭解客戶的生活消費習慣,將科技運用到極致。第四,重視數據。數據未來可能會成為公司最大的資產,平安人壽目前有2億多位客戶,幾十年累積下來的大量資訊會轉化為公司的資產。

一家公司科技運用好壞,也有4個條件:1.公司對科技應用的堅持。在平安人壽分公司除了業績壓力之外,最大的壓力就是科技應用的壓力;2.科技的成熟程度。現今許多科技研發已經相當成熟,但實戰中具體操作卻沒能妥善運用;3.緊跟客戶的腳步。現在客戶大多數在25~45歲,也就是所謂八○後群體,而八○後是伴隨網路成長起來的,他們對科技的理解和應用遠超過想像,要為他們提供相應的需求;4.跟上保險業務人員行銷的腳步。據調查,近70%的保險業務人員年紀為26~45歲,隨著愈來愈多年輕人加入,當你還在探討「微信行銷」的時候,他們已經進入了「短片」行銷的時代。公司的科技如果跟不上業務人員的腳步,那麼平台對他們的幫助也不大。

 

科技賦能組織與行銷上的發展

歷經十餘年不斷探索發展,平安人壽科技應用逐步升級至3.0時代(如表一),旨在有效提高隊伍品質與客戶參與度,全面轉型數位化智慧經營。

李守忠從科技賦能「組織發展」和「個人行銷」2個角度進行剖析:

一、科技賦能組織發展

在平安人壽,科技幾乎應用在組織發展的所有流程,以達到精準識別、針對性輔導、個人化面談的目的,提升增員和培訓的效率和品質。

入職前

AI甄選:做到精準識別,提升增員的效率與品質。

AI面談:只要準增員下載了公司APP,增員者就可以與他隨時視訊面談,面談後自動產生面談報告。AI面談流程中具備微表情辨識功能,根據準增員面談時的細部表情判斷他在面談時的語言表達能力、誠懇程度,以及他對面試者提問思考的程度等,為增員者提供參考。

創E館:只要準增員參加了創業說明會,就可以利用四維碼進入創E館。創E館和日後所有培訓都是相連的,準增員入行後每參加一次培訓,都會在創E館留下記錄,從而形成良好的培訓資訊管道。甚至未來可能還會對每次培訓進行全景攝影,為培訓成效提供一定的參考。

入職後

歷史資料蒐集:業務人員進入公司後,他的出勤狀況、參與培訓情況、考試情況、拜訪資料等都有記錄。幾年後,AI可對業務人員作出優缺點判斷,指出要提升的方面,其判斷可能會比主管更精準。

專家經驗:結合後台的過往資料,AI可以根據專家經驗分析出夥伴的從業意願如何、客戶資源情況分布、銷售模式的適應能力、行銷能力等,從而客觀呈現夥伴的從業狀況。

描繪業務人員特徵:根據所有業務人員的情況,AI可以描繪出定著人員及離職人員的基本特徵,可以協助夥伴在增員時更好地篩選定著概率更大的準增員對象。

遠程培訓:二○一七年平安人壽全面推廣線上課程,建構訓練營、加油站、微課堂3大線上培訓模式,自動調配資源,據點之間可以透過線上課程建立聯繫,偏遠地區的夥伴也可以享受到最好的師資。

直播:直播平台營運已經相對成熟,特別是在會議直播上。實務上,李守忠在全公司會議直播做報告,數萬名業務人員都可以透過直播聆聽、瞭解公司最新的想法和做法。公司可以用最短的時間,無障礙地把資訊傳遞到一線。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