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人員通路未來的發展機會

0
2032

彭金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不知讀者是否有隱約感覺到,未來傳統業務人員通路會受到市場環境的大幅影響,也可以預期未來保險在線上交易與服務將會愈來愈多。傳統保險業的經營大多是以業務人員面對面銷售與服務,但隨著年輕世代的崛起並成為客戶,這一群年輕人更容易甚或是喜歡在網路上接受服務。

網路投保在未來會有一定程度的占率,雖然這天來得不會太快,但它的確有可能會發生。起因於保險公司對於網路投保還是有較多顧慮,一來除了會直接擠壓到現有業務人員通路,二來在網路上的經營風險比較高,可能是因為逆選擇,以及對客戶的掌控不易,如較高風險的客戶透過網路投保,抑或是容易產生銷售糾紛等。

但隨著客戶的網路交易習慣愈發普及,無庸置疑的,未來網路投保佔率一定會增加,且不可否認會有一定程度壓縮到業務人員的銷售與服務空間。在上述趨勢下,我們可以往下探討,保險業務人員通路有哪些可以思考的方向?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這件事?

「保險網購化」場景可能發生,業務人員與網路通路的共存之道

預測未來保險業將會愈朝向如網路購物的行為,也就是客戶可能會透過實體據點去觀察保險商品,或是尋求實體據點的服務,但成交卻是回到線上去成交,業務人員就因此失去了客戶。

未來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狀況,對保險業務人員勢必帶來衝擊,因為所有的諮詢與服務都是免費的,成本付出都是在業務人員端,但交易卻回到線上,業務人員的投入與付出,到最後可能是一場空。

類似網購的情況,若真的在保險業發生,決勝關鍵在於——經營者如何看待這件事?如果比較短視,認為只要有成交就好,客戶會因為低價而選擇你,他們也很有可能會因為其他低價而走。再者,有實體通路來做長期且永續的經營,對保險公司而言還是很必要。

不諱言,未來業務人員必須習慣一個場景,雖然用心服務客戶,但最後成交可能會到網路;從保險公司的角度出發,更應該重新考慮與改變對未來業務人員的考核或管理方式,當實體業務人員通路的經營與服務,真的能夠促使網路通路的成交,兩者之間的相互與連結應該要建立起來。也說是說,當業務人員服務完潛在客戶,客戶最終跑到網路上購買,這一筆業績應該也要算在業務人員身上,當有了這樣的連結,未來業務人員通路的發展將會更廣,除了能夠服務實體客戶外,還可以服務過去較無關注的客戶,進而讓這一群客戶成為他們的業務來源。

「保險網購化」場景可能會在數年後發生,業務人員與網路通路之間如何共存,以及如何合作把市場做大,保險公司對此應更深入思考。如果要看得更遠,業務人員有其服務的強項,因為他們與客戶的關係是動態的、是靈活的,他們是最瞭解客戶、最有可能獲得客戶高度信賴的一群人,雖然具備這些不見得能夠轉化成業績,但或許可以思考,業務人員的服務是不是也可以計算出價格,讓線上成交的客戶也計算在其績效,如此他們對客戶的服務將會更用心。

成為客戶健康管理大使,創造客戶、保險業者、通路三贏局面

未來業務人員也可以朝另外一種方向轉型,如健康促進,就好比我們鼓勵業務人員推動民眾購買保障型商品,背後另外一個涵義也是希望從客戶的風險改善或風險篩選上去獲利。

過往我們都比較消極的只用客戶購買時點來挑選客戶,如用健康來評估其好與壞,最後決定是否承保,這其實是很可惜的,因為健康狀況是可以被改變的,就好像最近推廣的外溢保單,推行了一段時間後就發現,很多客戶是願意為了些優惠而去改變他們的行為。

如此可以為我們帶來啟發:這麼多業務人員深入保戶的家庭,保險公司根據客戶當時的狀況來決定是否要承保,但後續健康照護卻少有人關注,誰又最適合做這件事?

答案當然是業務人員。業務人員如何陪伴他們的客戶讓他們更健康?當客戶變健康後,後續在健康險的出險率降低,也改變了客戶的死亡率,最終好處就會反應在保險公司的獲利上。

如果保險公司對客戶的風險能夠在技術上有更清楚的量化,就可以判別出客戶的健康是否有改善,而後回饋到通路上,通路的價值就會顯現。正如正在努力構建的保險生態系,業務人員可以獲得多樣資訊,向客戶提供保險與衛教服務,努力地去維護客戶的健康,客戶健康改善將成為業務人員未來收入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可以降低保險公司的成本;甚至當保險公司與各種相關健康產業結盟,也可以相互拉抬彼此的客戶。

如此,業務人員的工作將會更加積極,對社會的貢獻也將更為正面,除了讓業務人員成為客戶的健康大使,也讓保險公司成為維護社會利益價值共好的角色,以長遠經營來看,或許是未來很重要的發展方向(採訪、撰文/侯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