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牧

◆現任: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經歷:
1. 財政部金融局組長、主任秘書、副局長
2.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秘書、檢查局代理局長
3.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局長
4.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局長
5.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局長
6.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先從數字面來看,臺灣保險業的密度與滲透度之表現,在全球保險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種種成就,都要感謝整體保險業的經營者,各個通路的推展,以及消費者等之共同努力。」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黃天牧,已擔任保險業大家長多年。熟稔臺灣保險業發展的黃天牧指出,保險業在與銀行、證券等三業中而言,發展得算早,1961年開始就開放民營的人壽與產險公司,經過多年,保險業也充分顯現出自身行業特質。

在面臨國內外政治、經濟、金融波動的衝擊,一路走來,金融保險業對保戶保單的承諾,以2019年金融保險業整體保險給付金額2兆300億元的數字來看(健保為6,500億元),確實值得稱許,也充分顯現出保險業扮演起一個平穩的社會安全網機制。

「臺灣保險業過去的發展,可謂關關難過關關過。」從2002年低利率時代開始,保險公司背負著過去高利率保單的承諾,且在市場還未有充足與多元之投資標的之現況下,一來要因應低利率環境帶來的投資或負債面的挑戰,二來又要滿足對保戶保單的承諾與責任,壓力可謂不小。

儘管在2008年前後有一些產險或壽險公司各自因不同因素被迫退場,但大體來說,整體保險業依然在不斷往前成長與邁進,光這一點,以及綜觀上述各項大局趨勢衝擊,黃天牧指出,金融保險業在國家與社會的發展中,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兼具韌性的角色。

至2020年,在過去這段低利率時代,利差損狀況也逐漸改善,保險公司也從商品結構的調整中,逐步找出解套過去高利率保單所帶來的沉重包袱,更持續實踐對每一張保單的承諾;也根據不同世代與環境需求,提供創新且多元化的商品,進而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不論是對富裕階層,抑或是升斗小民所需要的保障,保險業者都責無旁貸地盡量滿足,發揮保險大愛的珍貴價值。

 

轉型過程,利於臺灣保險業長期且永續發展

不管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抑或是今年度各項新政策的施行,諸多專家學者皆指出,今年對臺灣保險業而言是轉型、整骨的一年,對此黃天牧認為,「轉型這件事,其實臺灣保險業一直都在做,只不過是採取漸進式的步伐,體現在如商品銷售與結構的改變、抑或是清償能力上等,一直以來臺灣保險業都有在做調整。」

黃天牧進一步說道,在銀行、保險、證券三業中,只有保險在清償能力上沒有全球統一的標準與規定,從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的角度來看,保險業各國的財報無法對照與比較,這對投資人或保戶來說,都是需要改革的。

所以,監管的各項要求其實不是臺灣獨有,如Solvency II、IFRS17號公報、保險國際資本標準規範ICS等,上述各項監理規範都是各個國家的保險業需要去調適的。主管機關也會積極地在國際規範中尋找適用本土市場,找出適合臺灣保險業的模式,進而讓保險公司的經營在不違反核心的精神上,讓監理政策在適用上能夠更具彈性。

而自2020年下半年起對保險業帶來的挑戰之一,即為死亡保障門檻法則帶來的商品結構調整,對儲蓄險的銷售未來帶來衝擊,對此黃天牧提出個人觀點,「商品其實是中性的,但如果過度依賴某一類商品,如儲蓄險,帶進過多的保費,加上國內投資管道不足造成資金去化的困難,就不見得是好事。

再者,IFRS 17也將在2026年上路,因此趁此時機推動更多保障型商品,提升民眾的保障額度,絕對是正確的決定。

再者,這一段「整骨」過程,絕對是更有利於臺灣保險業長期且永續的發展,黃天牧說,保險公司經營者也許做了3、4年就會卸任,但在其任內所銷售的保單,保戶所持保單的期間可能是遠超過他的職務任期,保險業者應秉持長期經營保險事業的精神,固然要有短期的策略與績效的要求,但不可忽略長期的責任。

雖然今年在諸多政策推行,以及利率持續走低的情況下,對各家保險公司的經營帶來極大挑戰,但透過觀察臺灣保險業過去的發展,黃天牧自信地認為,臺灣保險業者有足夠的能力與韌性去面對這些問題,主管機關會站在輔導與協助的角色,協助保險公司去調整體質,以適應新的監理環境。

因為不管執行哪一項的監理改革,其實都是為了讓保險業能夠永續發展、可長可久,實踐對保戶長期的承諾,此時期的付出與調整雖然是辛苦的,但長遠來看,對保險市場的發展卻是相當正面。主管機關會與業者站在一起,在共同努力的基礎上,持續努力。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