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韓國棋王李世與Google研發的AlphaGo人工智慧棋手展開了5場圍棋戰役,最終以1比4落敗,這也是人類史上最後一次贏過AlphaGo。AI在許多能力上已經對人類產生衝擊,在這樣的世代,我們更應聚焦思考如何與科技共存。

國泰人壽專招昌峰通訊處處經理張肯維,以他熱愛的馬拉松為例:在跑程的前段,我們能夠靠體力支撐,到了最後,真正支撐並且能夠引領自己跑回終點的則是意志力。而在這個科技時代,同樣需要觀念與科技的結合,才能夠抵達「績優」這個終點。

 

善用科技,打造優秀團隊

隨著科技進步與快速發展,有效運用科技帶來的便利,能幫助我們在工作中事半功倍,達成簡單、快速、有效的工作環境與團隊夥伴經營。

1.瞭解團隊夥伴心聲:早期張肯維運用便條紙,讓夥伴在便條紙上寫下對某個議題的觀點或想法,接著匯集每一位夥伴的便條紙貼於牆上,再一起做統整。現在,他則運用「科技問卷」方式,來辨別每一位領導者在4個面向裡是否符合團隊想要的樣貌,包括領導力、策略執行力、人才培育及團隊建立,夥伴們也能夠在問卷下方回應自身看法,這即是科技協助我們做到既簡單又快速的方式。

2.有效教育和啟發團隊夥伴:邀請夥伴一同撰寫年度計畫表,以及思考應該知曉的保險相關問題,建立資料庫協助新進夥伴瞭解「保險是什

張肯維運用了一套專屬問卷系統,藉以瞭解夥伴在每一週的教育訓練裡是否有所收穫;若教育訓練內容是基本的商品資訊,問卷系統則可做線上評分,夥伴們學習的吸收程度也能在問卷系統上一目瞭然。

此方式可有效協助後續教育的銜接與啟發,最重要的是,它不會有斷點,主管能有效明白做完教育訓練後,有哪幾位夥伴進度較落後或接收程度不佳,以此來精準輔導夥伴。

3.讓自己事半功倍:保險業務人員業務繁重,運用科技行事曆系統協助業務人員,辨別客戶群的接觸程度與優先順序即是一大方法,就好比定聯。定聯看似簡單,但其實是一個非常需要對抗人性的概念,若沒有科技協助,保持定聯是不容易的,但只要運用行事曆上的重複功能,就能每幾週讓客戶名單自動跳出,業務人員即可接收提醒,並持續做到有溫度的關心與聯繫。

4.協助夥伴獲得客源:在寄送年終贈品時期,張肯維會為夥伴們特製科技專屬卡片,卡片上會有一組QR Code,夥伴們即可與客戶聯繫,為客戶說明掃描QR Code即可獲得一份小禮物,藉此互動,夥伴就能有多一次的拜訪機會。

張肯維也會在每一次與夥伴討論完案例時,設立一個專屬群組,過程中他不會插話,但在夥伴遇到困難時就會適時做排解,策略性地協助夥伴,不僅能使客戶關係更緊密,也能讓夥伴感受到主管陪伴在身邊一起成長。

 

紮根業務,由廣至精3紀律

紮根業務,意思是身為團隊主管應要懂得當責,要思考並承擔團隊成長的動能與獲利能力;組織則是行銷的延伸,把願景複製到更多的團隊當中,作為有願景的領導者;文化層面上,則需開創透明、願意講真話與聽真話的文化。

廣,是信任基礎;精,是信任關鍵。團隊就好似一艘航行在海上的大船,團隊主管身為船長,必須揚起大帆,讓團隊有前進的動力,這是績效;讓團隊有所組織,這是船底;而文化建構得好,就像是水漲船高,航行的海域也會愈來愈清晰,愈來愈明朗。

1.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在壽險市場上,客戶有琳琅滿目的選擇,正因為如此,在科技世代不斷地去問「為什麼」是極其重要的。

在客戶心中,可能希望買到的是最經濟實惠、保障最多的商品,但我們常常在談商品「好」的過程中,卻往往忘了提到「適合」的問題,而這恰恰是讓客戶或準增員對象,與業務人員產生連結的重要方式,若能夠把這點提出來,就較能夠讓對方理解。

業務人員在談商品時,首位重要的是與客戶談「對方」,而非「方案」。應先談到客戶與商品的適合性,再回過頭來談商品本身,這是在科技世代裡業務人員能夠幫助客戶減少「決策成本」的方法。

許多年輕人看見壽險商品密密麻麻的資料後,會轉而去尋找所謂的「懶人包」或「罐頭保單」,雖然這兩種都非客製化保單,但基於資訊量過多的狀況下,客戶在無法辨別時就只好相信科技的第三方意見,選擇此兩種保單做投保。

在這樣的狀況下,業務人員扮演的就是能夠詢問客戶、發現客戶適合什麼樣保單的重要角色,運用保單健檢的方式,詳細為客戶做保單規劃。雖然是簡單的做法,但在某些時候發揮的效果甚至能夠超越科技。

2.「少,但是更好」:在資訊過量的時代,不是要想著我們應該多做些什麼,而是我們應該少做些什麼。在《少,但是更好》一書中提到的「專準主義」就是這種概念,當我們把能量專注在一件事時,才會是最集中且最精準的。

在訂定團隊策略時,團隊主管需精準明確地讓夥伴瞭解該做和不該做的事,張肯維曾針對團隊夥伴做了SWOT分析,夥伴們提出想法後再一起討論團隊中需要堅持或不需要做的事。

有所為有所不為,其實更能引發與客戶的共鳴,也正因為如此,在尋求到團隊的共識後,不做過度的獎勵,而是把資源著重在教育層面上更為重要。

在社交軟體上,人們會因認同文章的價值觀而主動轉貼分享,因此若業務人員發布了一張圖片、一段文字而讓社交軟體用戶認同並轉發,這些人則極有可能成為業務人員的潛在客戶群,這種現象被稱之為「社交裂變」,也正是讓少量的事情發揮最大效果的一個實際案例。

張肯維近年深刻體會到,許多保戶會主動傳訊息給他或身旁夥伴,而這些保戶幾乎都是不認識的客戶,一問之下才發現客戶是因看了朋友轉發的文章,進而詢問朋友才得知張肯維這位保險業務人員。這樣的案例在近幾年愈來愈多,這也提醒了我們更應該要重視在社群上的狀態。

3.「求累積,不貪心」:從廣泛資料中找出共通道理,就能找到核心,在團隊裡運用科技分析人格特質,主管能以測驗來評斷不同夥伴們適合什麼樣的發展方式。在辦活動層面上亦然,若每年持續累積活動資料庫,即可組織成團隊裡有效的分工小組,而分工小組在下期交接成員時,資料夾的檔案即可讓交接成員清楚瞭解該如何做、預算該如何訂定等項目。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