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瑾瑜一直都認為自己不僅是保險業務人員,更是一位善於「需求診斷」的保險醫師。她笑言:「醫師幫你做完身體檢查,你是不是就會想找他討論病情?我的行銷方式亦是,準客戶99%都想再見到我!」

 

  窗明几淨的咖啡館,妝容精緻的小姐一看到趙瑾瑜出現,笑容與眼神都略帶了一絲防備:「趙小姐,我知道我表姐很推薦您,我也知道您的工作,但我的保險已經購買很多,今天我主要是想瞭解投資型保單與銀行基金的差別。」

  「好的,沒問題。那您介意我先幫您做資金需求分析嗎?」獲得準客戶首肯後,趙瑾瑜開始詢問第一句:「『老、病、死、殘』,這4個風險哪個是你目前最擔心?」趙璟瑜清晰地看到這位小姐的手輕輕顫抖一下。

  「那次是我們第一次見面,這一個小時中,客戶有20分鐘在擦眼淚,之後她就成為了我的客戶。」趙瑾瑜表示,她會在第一次見面,為客戶進行「需求分析」,大部分客戶就會主動跟她約下一次見面。

  趙瑾瑜從來就不覺得自己僅是保險業務人員,她認為自己還是一位風險診斷醫師。「當醫師幫你診斷完病情,你會不想見到醫師嗎?我的準客戶99%都想再見到我!」

需求分析,觀察出客戶的真實需要

  趙瑾瑜與客戶見面的第一件事,標準流程就是先幫客戶做需求分析,這可以發現許多客戶在意、卻未曾主動提到的事情,她說明:「大部分客戶並不會排斥做需求分析,因為我根本不會提到保險商品,只是先告知客戶,我會在這次聊天中記錄一些筆記,並在下一次見面時提出適當的建議。」

  客戶的需求分析表中,有一區是家庭成員表,許多業務人員會輕忽這個地方,但這反而是趙瑾瑜的觀察重點。

  趙瑾瑜曾在一次訪談中,發現準客戶對父母、哥哥的生日完全一片空白,可以想見這位客戶與家人間的關係並不融洽,這類準客戶通常不願意投保壽險,他們根本不想留下任何東西給家人,此類客戶通常只重視儲蓄險,但是趙瑾瑜想了想,還是提醒這位客戶:「若有一天你發生風險,不管是住院或失能情況,您覺得誰會去醫院照顧你?」

  這位小姐臉色瞬間蒼白,她清楚自己一旦發生意外,家人未必會在病床前照顧自己,若餘生因為意外或疾病受困於病床上,當積蓄用盡,那該是多可怕的一件事?她仔細一想,能長久照顧失能的自己,確實只有「保險」,後來就向趙瑾瑜投保了醫療險與失能險。

  趙瑾瑜認為,透過「需求分析表」可以更加洞察客戶心中的真實需求,因此她會詢問每一位只想理財的準客戶:「『老、病、死、殘』,您自己最懼怕哪一個狀況發生?」

  這個問題常被許多準客戶忽略,但其實這個提問可以讓他們重新檢視自身的保單規劃,若客戶仍堅持運用保險作為儲蓄工具,趙璟瑜認為「需求分析表」也能幫助業務人員更貼近客戶的內心真實需求,規劃出讓客戶更滿意的配置。

  趙瑾瑜曾有一位客戶,想出國旅遊而來尋求儲蓄計畫,但是在她為客戶做「需求分析」時,發現客戶對於財產面有隱約的不安,是害怕將來無法好好退休。她表示:「這就是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許多客戶沒有被系統性地整理出真實需求,業務人員就很容易判斷錯誤。」

固定為客戶整理「葵花寶典」

  趙瑾瑜自認是一個愛多管閒事的「大姐」,她有許多客戶聽到「投資型保單」就會一窩蜂地想利用保單來投資理財,但她認為這是對投資型保單的錯誤理解。她每半個月有3天會不排拜訪,只專心為自己的客戶做「保單整理」。

  她將保額化為一目瞭然的圖表,包括身故與住院的日額清晰易懂,再運用投資型保單規劃符合客戶需求的壽險保額加上完整的健康險規劃,這些在形成圖表後優勢非常明顯,客戶皆喜歡淺顯易懂的資料。

  「我曾經幫一位身為家庭經濟支柱的年輕爸爸做保單整理,他發現自己之前購買的壽險額度才20萬元,比自己小孩還低。我的圖表清晰易懂,客戶一看之下立刻加買了一個300萬保額的保險。」

  趙瑾瑜常在客戶旁耳提面命,讓其客戶幾乎都蠻重視保額,她相當自豪自己大部分的客戶至少都擁有300萬~500萬元的壽險保額,有些沒有家人能援助的客戶,她更會想辦法將客戶的壽險和失能險提高至800萬元。

  趙瑾瑜會將客戶的保單整理本暱稱為「葵花寶典」,每年打電話給客戶會逗趣地說:「寶貝,我們約個時間來聊聊你的葵花寶典,每年你的想法與規劃都會有所變動,我們來看一下保單配置有沒有跟上?」客戶通常都會欣然赴約。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