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保險業面臨許多挑戰,然而這些挑戰帶來的影響並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2021年我們仍然要面對這些影響,並且在站穩腳步後,為更長遠的未來找出一片藍海。

     2020年臺灣保險業的整體業績表現,因受疫情影響、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走低等一連串因素,致使傳統型保單買氣不佳。截至10月底,首年度保費收入累計2兆4,45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359億元。但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也喚醒民眾對健康議題及健康險的觀念更加重視,帶動健康險的成長。

  總結2020年,南山人壽代理總經理范文偉指出,未來保險業的機會,首先在於利用金融保險科技導入異業結盟的能力,藉由開發壽險服務新藍海來增值商品附加價值。再者,近年新型態外溢保單的開發,也賦予客戶關係經營的多樣性,從重視客戶健康到進一步協助客戶管理及促進健康。

  南山人壽也致力於串聯服務與產品設計,透過日常運動、健檢等數據提升保戶的健康管理意識,並走入客戶的生活,持續規劃整合醫療照護資源,以延伸客戶服務的進程,在實質意義上成為客戶的健康管理專家,提供不同階段所需的服務。

  展望2021年,保險業需關注更多營運上的挑戰及市場發展趨勢。包括:

 

    第一、疫情發生後,徹底改變民眾的風險意識及生活型態,同時也提升對健康管理的重視及醫療保障需求,民眾渴望獲得更超值的健康保障。

 

  第二、因應監理機關對公平待客的重視,在規劃業務運作與服務流程時,壽險業者更應廣納客戶意見並因應,擬訂配套措施。

 

  第三、IFRS 17會計準則適用準備雖已如火如荼的進行,但新冠肺炎疫情急襲,迫使美國聯準會降息,並連帶衝擊傳統保單銷量,促使保險公司在新契約保費收入上提早面臨低利浪潮的劇烈挑戰。

 

有鑑於此,保險業者必須從加值型商品、價值型服務及優質業務人才培育等關鍵著手逐一因應。

危機之中潛藏轉機,2020年的衝擊與因應

  2020年挑戰不斷,除了疫情以外,商品轉型與監理環境的轉變同樣為保險業帶來持續性影響。影響是雙向的,其實眼前潛藏著轉機與商機。

  疫情影響成交,卻也帶來機會。疫情降低民眾出門意願,大多為了避免接觸染疫而減少與人的互動,許多行業都受到疫情衝擊,保險的業務推展也受到影響;但疫情也喚起了民眾對健康保障的意識,為此,保險公司更需要積極正面的應對。

  范文偉舉例,南山人壽在疫情初期,即快速宣布放寬現售住院醫療險商品,針對法定傳染病取消30日的等待期,使保戶可以立即擁有醫療險的保障,降低疫情所帶來的壓力,促進健康醫療險業務的成長。

  同時,疫情也使民眾學習到「超前部署」的重要性,預防勝於治療,透過生活習慣的改善與良好運動,可增加抵抗力或免疫力,促進健康。對此,南山人壽力推具有促進健康效果的外溢機制保單,除了可提供保戶醫療保障外,也可以幫助大眾做好健康管理。

  外溢保單透過機制設計,鼓勵大眾持續運動、落實健康飲食等,並結合科技輔助,降低疾病的發生,將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危機化為轉機。而各項健康促進服務之體驗,除了提升與客戶互動外,亦可增加客戶的黏著度。

  商品轉型,其實就是價值的轉型。政策改變對保險業而言,亦是價值轉型,在業務人員銷售行為及商品推動的策略上,將導引客戶回歸保險保障的本質,並促使保險業者更加重視對資產負債的管理,有助長期穩健經營。

  此外,這也是民眾重新審視保障規劃的機會,透過檢視保障缺口,選擇適合自己或家人,並可填補保障缺口的保單,增添足夠的風險保障。

  在政策改變及後疫情時代,范文偉認為,保險公司更應發揮保險本業核心職能與價值,傾力關注保戶的需求與健康。南山人壽透過3萬多名業務人員的日常關懷與舉辦各式活動,持續推廣醫療保障與健康促進的觀念,幫助民眾提前部署,更能安心面對未來。

  金融科技是保險公司應對衝擊之最佳助力。臺灣壽險市場的發展已從銷售步入客戶服務的新紀元,保險公司的定位從單純提供保險商品,轉變為提供客戶「想要」的服務。

  接軌IFRS 17,勢必衝擊保險市場各個層面的銷售與商品策略,值此之際,保險公司需善用金融科技資源延伸至客戶服務,創造保險商品的第二服務曲線,突破現有框架,創造巿場新契機。

  其次,外溢保單持續成為備受民眾關注的新商品,透過外溢商品的設計,保險公司串聯健康促進及醫療照護網絡,拓展客戶服務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客戶與保險服務的接觸點不僅在成交當下或理賠時才發生,而是結合商品服務的使用效率與頻率。從此一層面來看,訓練有素的優質業務人員,將會成為發揮服務效益的關鍵因素,金融科技的精進將成為業務行銷與服務的最大助力。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