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風雨飄搖,各種挑戰與逆境接連出現,當中又蘊含著轉機與生機,如何因勢利導,
放眼未來,將會是各家保險公司緊接著要面對的課題。

     面對突如其來且帶來沉重壓力的疫情,以及各種帶來衝擊的制度調整與改革等,保險公司除調整自身體質與策略應對外,更應該同時放眼未來,畫出公司發展的藍圖。

疫情席捲而至,帶來正負面衝擊

  2020年對保險業造成最大衝擊,當然還是籠罩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俊伴認為,衝擊分為正面與負面,保險公司也應該做出不同的應對方法。

正面衝擊──疫情帶動醫療險需求,抗疫商品成為社會安定力量

      疫情的來襲,反而提升民眾健康風險意識,帶動健康醫療險需求,2020年1~11月,健康險初年度保費收入仍逆勢成長,較去年同期成長10.4%。保險公司積極推出各式抗疫商品,減輕民眾因確診法定傳染病之醫療支出,或面臨居家隔離無法工作所造成的經濟收入中斷等,展現保險業安定社會的力量。

       陳俊伴舉例,富邦人壽今年因應疫情,推出法定傳染病定期健康險,包含1.罹患法定傳染病住院日額與身故加倍給付;2.縮短保單等待期及時因應傳染病風險;3.醫護防疫等高風險職業亦可投保;4.因新冠肺炎入住負壓隔離病房比照加護病房給付。商品推出後,引起社會正面迴響、為業務發展注入新動能。

因應之道──掌握市場趨勢,回歸保險保障本質,以多元商品回應客戶需求

  掌握老年化社會及長壽趨勢,主推失能扶助險、長照險、住院醫療等發展新商機;同時,推出類全委投資型商品搭配月提解,作為國人退休生活費用來源。無論有無疫情,這都是民眾未來最需要的服務與商品,自然也不會受到太多疫情的影響。

  此外,為因應監管新政及市場變化,富邦人壽在儲蓄型利率變動型壽險中,增加多項差異化保障項目,使商品儲蓄兼具保障功能,並推出保證續保定期險以降低利率敏感度。

負面衝擊──疫情改變民眾生活模式,加上低利率環境持續,造成壽險業整體業績下滑

  疫情持續發酵,難免造成業務人員訪客機會減少,同時因旅遊活動減少,也影響了旅平險業績。且為盡量避免群聚,於人員招募、培訓上及日常管理等,也受到部分影響。再加上疫情帶來進一步全球低利環境,提升保險商品設計難度,且失業率攀升,也影響民眾購買力,購買保險意願下降。

  而為因應IFRS 17、監理新制上路,2020年1~11月壽險業初年度保費為8,34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兆1,625億元大幅下滑近28.2%,保險公司在經營上面臨很大壓力。

  為配合政府防疫措施,陳俊伴鼓勵業務夥伴多利用電話或社群媒體,持續與客戶保持聯繫。富邦人壽於2020年推出FBFLI定聯系統,讓業務夥伴透過社群媒體,能更加有效地與客戶進行聯絡互動,同時可以依客戶需求傳送保單重要資訊、商品資訊等數位內容,持續深化客戶關係;同時透過數據分析對客戶精準貼標,運用數位科技輔助業務人員銷售。

因應之道──掌握市場趨勢、調整商品規劃策略

  受疫情影響各國紛紛降息,導致準備金利率調降,加上近期監管新政強調回歸保險保障本質,利變型商品宣告利率下滑等,影響利變型商品銷售,投資型商品漸受市場青睞。為增加商品市場差異性,公司陸續開發可供投資型商品附加之附約,如重大傷病險、日額醫療險、住院實支險等。

  且過去民眾身故、醫療、長照等基本保障明顯不足,受保險商品新制上路及疫情影響,民眾健康風險意識逐漸提升(相對於2020年上半年壽險初年度保費大幅衰退33.5%,健康險逆勢成長11.1%),可藉此機會加強銷售保障型商品。

  同時可檢視各項行政流程,在法律及風控無虞的前提下給予彈性調整,如將抽樣體檢改成視訊生調,增加客戶投保意願等。

主管機關要求與環境變化

  面對IFRS 17與ICS2.0等國際標準的實行將近,主管機關也同步推動監理制度的革新,並進一步要求保險公司的從業標準,落實公平待客等優良原則,並且強化各保險公司體質,以求長久服務。具體影響如下:

一、主管機關於2020年推動4大監理新制,對保險公司造成重大影響

1. 最低死亡保障門檻要求保戶年齡介於16~90歲區間,死亡保額至少要高於保價金,降低保險儲蓄成分。
2. 宣告利率平穩機制,要求壽險業未來銷售利變型保單時,宣告利率應考量固定收益債券利息收益率,貼近實際債市利率,使保險公司紛紛調降宣告利率,降低民眾購買意願。
3. 契約服務利潤(CSM)不得低於零,確保保險商品利潤的合理性,但限制商品佣獎機制設計。
4. 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調整使保費上漲,以終身險影響最劇烈,且短年期儲蓄險將在市場上絕跡。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