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曾說,為了擁有一個愜意的退休生活,人應該培養20種興趣,如志工活動、養生保健與蒔花弄草等,好豐富增彩自己的退休生活。但發展興趣之前應該還有一項基本功夫怠忽不得,那就是認真工作嚴肅理財,讓自己免於成為日本作家筆下的「3窮」:收入貧窮、存款貧窮、人際關係貧窮的「下流老人」,如此才有餘裕享受大前研一所稱的20種嗜好:10種室內、10種戶外、5種獨樂、5種眾樂的「天天星期天」的榮退時光。

今天臺灣的嬰兒潮世代比起上一代父執輩,大概多了10多年的「後人生」,後人生愈長代表長壽風險(資產用罄的風險)就愈高,代表嬰兒潮以下世代需要更多的財務準備,以因應相對較長的後人生階段。

為了在人生下半場可以追尋自我實現,並有餘裕獨樂眾樂欣賞路上風景,個人就應該提早進行理財規劃,方能自備燈火照亮後人生路徑。
退休理財規劃基本上有2種方法,其一是前瞻法,擬定未來目標以決定現在的戰略;其二是回顧法,按照目前現況鋪陳未來步驟。

首先看一下前瞻法,前瞻法共計有5個步驟

⠀⠀⠀⠀⠀⠀⠀

第1個步驟是要瞭解自己的財務目標到底是多少。財務目標可以按個人的餘命及依生活水準的期待、所需的生活開銷等做一個折現計算。舉例而言,A君退休前月薪約有6萬元之多,退休後若要維持一個與退休前財務支配自由度較為一致的生活樣態,退休後80%所得替代率應該較為理想,亦即,退休後每月估計約5萬元才能過一個與退休前經濟支配自由度較為相當的生活。

若該君預定於65歲退休,根據臺灣內政部公告之2019年簡易生命表65歲男女平均餘命有20.41年,推算A君於65歲退休時準備1,200萬元是必要的,因此這1,200萬是A君的財務目標。

⠀⠀⠀⠀⠀⠀⠀

第2個步驟即清點自己在所屬的社會保險與對應的職業退休金制度下,每月可領取的金額,並從第1步目標生活金額中扣除,以檢視自己退休時點財務缺口多寡。

假設該君於65歲退休時,可領取每月勞保月退休金2萬元,另有勞退月給付金額1萬元,則該君尚有每月2萬元的缺口,相當於65歲時須另外累積約500萬元以達成退休時的財務目標,這缺口要仰賴人生上半場,透過不同的財務工具做好資產配置加以累積。

⠀⠀⠀⠀⠀⠀⠀

第3個步驟就是付諸行動盡早開始財務準備,時間是個兩面刃,愈早規劃,時間會給人從容的餘裕,意味著每年財務準備的壓力就會較少;但若未做規劃,時間無情的逼迫會讓人老年窘迫。

500萬元的財務缺口若分30年來準備,在平均年投報率3%的假設下,每月只要多省下8,500元就可累積達陣,但若只有10年時間儲蓄,每月則需多增儲3萬5,000元,相對很困難。若做好功課,擬定良好的資產配置,使得每年平均投報率達5%,相同的時間財富準備的壓力會相對較小,以30年準備時間,每月只要省下6,000元就可累積達陣,但若只有10年時間儲蓄,每月則必須儲存到3萬2,000元,意味著好的投報率也需要時間累積複利效果的好處。

⠀⠀⠀⠀⠀⠀⠀

第4個步驟就是善用金融工具根據個人條件與心理素質做好資產配置,可利用的工具包括定存、基金、股票、信託、保險與外匯等,也包括以房養老,另外也不要忘記善用增額提撥(私校教職員)或勞退自提(勞工)免稅的好處,把各項工具的優點透過有效的配置充分發揮。

上述4點僅針對退休後日常經濟需求支出,不包括突發的費用,問題是人生中永遠不知道明天與意外何者先到,一旦意外發生極可能會全盤耗損平時的經濟儲備,所以第5個步驟就是及早安排基本保障,利用平時薪資或有非經常收入時如年終獎金、彩金或獎勵金等,將基本保障,比如住院日額醫療險、實支實付醫療險、重大疾病險、癌症險、失能保險、長期照顧保險或殘廢扶助險等「買好買足」,透過繳交小額保費以換取未來不確定鉅額經濟損失的補償。

退休理財規劃第2個方法是回顧法,檢視一路走來的路徑與成果以鋪陳未來目標,回顧法則有3個步驟

首先,個人應建立每年的收入支出表。透過收入支出流量表檢視自己的支出項目為理性的消費,或是衝動式的浪費,並逐年設定儲蓄投資目標。透過週期型的收入支出表,檢視使用金錢的方式是否「聰明」,設法降低衝動式浪費的比例,且提高投資比例,當然這個投資不僅限於財務上的投資,也包括對個人專業知識與能力的相關投資!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