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時代的正確退休資產配置 觀點,帶來幸福人生下半場

0
103978

幸福的人生下半場需要幾個基本要素:身體健康、心靈滿足與財務獨立。

而這些基本要素都需要超前部署,方能於60歲之後享受成果。

身體健康始於規律的運動、均衡的飲食與良好的睡眠。俗語說︰要活就要動。運動有多種選擇,可以成群結隊,也可以獨來獨往;舉凡游泳、登山、健行、跑步、氣功、太極、重量訓練等各項方式,只要持之以恆,對身體內外都有幫助。平日飲食以天然食物(原型食物)取代加工食物,種類多樣多色,烹調時盡量以生、蒸、煮為原則。此外安穩的睡眠可成為生命天然的補藥,更何況人生有長達1/3的時間都在睡覺。

在心靈滿足部分,過去我們祖輩的下半場人生幾乎只能無所事事頤養天年,但是拜營養充足與知識、醫療進步所賜,現今的退休人口各方面都相當於祖輩時代的4、50歲的壯年人一般,耳聰目明,經驗豐富,體能與智力狀況都允許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因此,新中壯世代每一天都要富養自己,提高社會參與,追求心靈滿足並實踐活躍老化。舉例來說,日本第一個女性攝影記者本恆子,高齡已超過100歲的她尚且說「如果沒有夢想,人生就結束了!」

瞭解資產配置工具,幫助財務自主獨立

至於財務獨立方面,超前部署更是幸福人生下半場必要條件。尤其在如今這個國際環境動盪,疫情肆虐的年代。

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造成許多國家經濟活動停止,失業人口邁向高峰,各國政府為挽救經濟,狂撒熱錢,力道更勝2008年金融海嘯,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無限量化寬鬆」政策,使得美國聯準會資產負債表1個月內「長胖」到5兆美元,也在1個月內調降美國利率6碼,這樣的措施打趴了利率,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深遠難測,對個別投資人也有極大的衝擊。面對疫後時代,包括新中壯世代的個人若持續只當100%的「定存族」,就可能成為受災戶,因為在無限印鈔的政策之下,即使未來進入到景氣循環,也可能會造成利率依然維持在低檔的水準。

面對低利造成的市場跌宕,新中壯世代投資人更須對各種財富保全與累積的工具加以認識,做好適宜的資產配置,追求合宜的報酬同時也控制風險。前一篇專欄我們曾提到理財規劃第4個步驟就是做好資產配置,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透過各種工具創造穩定的現金流入,幫助自己財務自主獨立。一般理財工具從波動性高到低依序有股票、基金、投資型保險,以及存款等。

股票

根據台灣經濟新報資料,自2010至2020年,臺灣大盤指數平均年報酬率為6.4%,而2020年在資金效應下,單年大盤報酬率為22.8%(見表一)。

2020年臺灣股市開戶人數超過1,100萬人,比率幾乎是全臺人口的5成,顯示買股儼然成為全民運動,去年10月26日起開放的盤中零股交易更是為年輕族群設計了一條更便捷的投資與存股道路。臺灣共計1,700多支上市上櫃股票,若著眼於退休現金流的規劃,那應該首選績優高殖利率股。若想進一步瞭解哪些是高殖利率績優個股,可透過臺灣証券交易所公開資訊網站查詢。

但若新中壯世代以為擇股擇時過於困難,近年來備受歡迎的ETF基金可以解決擇股的煩惱。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