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美元」會持續多久?

文、攝影◎盧郁綺

0
892

  去年因新臺幣強勢,造成美元保單「大熱」。不少業務人員好奇「弱勢美元」的現象短期內是否會反轉?以目前美國所釋出的資訊來看,升值機會微乎其微。

  去年是美元保單大熱的一年。根據保發中心統計,2020年壽險新契約保費約衰退28%,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卻比前一年成長近9.3%,去年美元保單占新契約比率第一次高達55%,也是新臺幣保單新契約保單首次賣輸美元保單,是壽險史上新的里程碑。

  但在美元保單熱賣的背後,「賺了利差,賠了匯差」等外幣保單的招攬糾紛率亦在悄悄上升。本期火線話題特別請到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商業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梁亦鴻,為您分析許多業務人員所關注的議題:「2021年,美元保單是否商機依舊」?

Q1去年美元保單熱銷,您認為是因為哪些因素?

  我們先瞭解一下「外幣保單」的本質,其實外幣保單和新臺幣保單很像,都是保險商品,也都會提供保障,只是計價的單位從新臺幣變成美元或是澳幣等其他外幣。

  臺灣的外幣保單市場上,一向以美元保單為大宗,澳幣計價的保單次之,而外幣保單又可以分為外幣投資型保單和外幣傳統型保單。但要注意的是,儲蓄險得要等到期滿,才可以選擇一次領回或是分期領回;至於投資型保單,顧名思義,就是兼具保障與投資的一種保單,投資人除了得承擔匯率風險之外,還得承擔投資的盈虧;此外,一旦發生停扣、或扣款不成功時,不但原有的投資部位會下降,甚至還有可能讓原有的保障一併消失。

  以上主流的外幣保單和新臺幣保單看似差異不大,是什麼讓外幣保單在近年保單市場迅速成長?我認為大致有4項原因:

1.民眾認為外幣保單「利率」或「投資報酬率」較高

  新臺幣的存款利率處於歷史低檔已經頗久,因此市場上常會聽到許多業務人員積極勸說客戶:「新臺幣定存利率都不到1%,但是外幣保單的(預定利率或宣告利率)都將近3%;很適合把定存轉過來。」高達3倍的利差令許多「定存族」心動與行動。

  「不求報酬率很高,但求能對抗通膨。」這是近年許多民眾積極買進的原因,令外幣保單愈來愈被大眾熟知。

2.預期該外幣對臺幣會升值

  許多業務人員在行銷外幣保單時,常會許客戶一個美好的願景,他們會告訴客戶此時此外幣正在低點,未來可以賺到「利差」和「匯差」,令許多民眾趨之若鶩。

3.保費較便宜

  若客戶僅是訴求保障,外幣保單會因為「預定利率」較新臺幣保單為高,同樣的保額,保費就會較低。

  以30歲男性為例,如果購買終身壽險100萬元的保額,在目前利率處於低檔的情況之下,保險公司以新臺幣計價的保單年繳保費大致要3萬5,000元;若是購買美元保單,以美元計價的話,年繳只要約2萬4,000元,便宜逾3成,因此,有些客戶會願意購買外幣壽險保單。

4.民眾可以趁新臺幣升值時,資產配置國際化

  這是去年美元保單占新契約保費比率過半的主要原因。當新臺幣強勢時,外幣變得相對便宜,此時一些業務人員會提醒有外幣需求的客戶應該趁著此時,逢低買進相關外幣及外幣計價保單,及早準備好未來環遊世界的旅費,或者先存好未來孩子到國外念書的學費。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