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沉默的器官,一旦發現有異,往往都到了足以危及生命的時刻,因此肝臟的健康不可輕忽,且身上是否有保險,也往往造成南轅北轍的結果。

     根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臺灣每年約有1萬3,000多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位列臺灣主要死因第9名,肝癌則是癌症死因第2名,而除了癌症險理賠肝癌之外,重大傷病險及嚴重特定傷病險也將肝硬化列入承保範圍之內。

  肝臟俗稱是「沉默的器官」,因為肝臟是沒有痛覺神經的器官,往往要等到大部分的肝臟受損,才能藉由一些身體警訊得知肝臟出了問題。肝臟的疾病大致可分為6種,包含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猛爆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變、肝硬化及肝癌,無論哪一項,在初期都沒有明顯的症狀,等到身體已經感到嚴重的不適,即代表已經具備一定的危險性,新光人壽斗南通訊處區經理許智超的父親,即是肝病的患者。

同樣的疾病,不同的結局

  許智超的父親罹患的是肝硬化,初期並沒有什麼特殊徵兆,而到後期則有著明顯的體力衰退,時常會覺得容易疲勞,嚴重時甚至會陷入肝昏迷的狀況。「在肝昏迷發作的時候,我爸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幹嘛。」許智超表示父親處在肝昏迷的狀況時,會反應遲鈍及目光呆滯,在行為上常常會被一般人誤認為失智或是老人癡呆,其實是因為肝臟細胞壞死或受損,無法代謝蛋白質的產物「氨」(Ammonia),使其從腸胃道排出,因而聚集在體內引起腦部的病變,許智超表示:「其實就是俗語說的『尿毒衝腦』。」

  當許智超父親肝昏迷狀況嚴重時,常會有意識不清的狀況發生,如許智超拿水給父親喝,喝完之後父親並沒有記憶,認為自己沒有喝過,還繼續要水喝;或是吃完飯後沒多久,同樣認為自己還沒吃飯,又想要吃飯;再不然就是看電視時,會拿著遙控器毫無意識地一直不斷轉台,雖然皆可進行簡單的問答對話,但事實上也是處在呆滯的狀態。

  「我爸是因為常熬夜,還有喝太多酒才造成肝硬化。」許智超的父親曾經多次喝酒喝到胃穿孔導致大量吐血而緊急送醫急救。他當時聽醫生說,一般人如果如此大量吐血,只要經歷2次就足以危及到生命,而許智超的父親則是前前後後經歷了7次。

  「每次吐血送醫,急診室都無法處理,必須要轉到加護病房施打止血劑才能將狀況穩定下來。」爾後隨著許智超父親肝硬化範圍愈來愈大、程度愈來愈嚴重,醫生說除了捐肝之外,單靠病患自己的身體已經沒有辦法自癒,同時身體多個功能性運轉都會出現異常,如代謝功能喪失,胃部也無法適應進食帶來的刺激,容易導致嚴重的腹瀉,或是引起肝腹水等相關併發症。

  當醫生說要捐肝的時候,許智超就第一時間辦完手續,捐了70%的肝給父親,所幸正常的肝也會隨著時間慢慢長回原本的狀態,並且會漸漸回復其完整的功能性。值得一提的是,許智超的捐肝手術除了捐肝,也同時捐贈膽囊,因此雖然肝臟已經回復至完整的大小及功能,但許智超現在卻仍無法藉由膽囊對膽汁進行有效的濃縮與處理,使得營養無法正常代謝與排出,所以使得他常常腹瀉,也很容易因為營養過剩而發胖。

  許智超表示,還好當初有替父親投保重大傷病險,因而獲得了60萬元的理賠,除了能夠支付手術以及相關治療的費用(如當初施打的止血劑,一劑就需要將近8,000元),也給予了因術後休養而沒工作收入的許智超不小的幫助,減緩了風險對經濟的衝擊。

  然而並不是每個家庭的狀況都能夠這般幸運。許智超有一位向他購買過癌症險的客戶,經濟狀況不是很好,許智超也明白如果有一些治療費用較為高昂的疾病發生,對這位客戶恐怕是難以承受的負擔,因此也拜訪這位客戶,並且向對方講述自己父親的案例,希望對方能夠購買重大傷病險,事實上對方也頗為心動,但因為購買保單仍需要一筆花費,對方表示需要再考慮一下,並沒有在當下成交。之後這位客戶因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經確診也是肝硬化,但由於經濟負擔不來,無法選擇如肝臟移植手術等積極治療的方式,等許智超再關切這位客戶狀況時,對方已經逝世,令人不勝唏噓。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84期